">
電子報
電子報

為草原教育發(fā)展插上翅膀——北京師范大學支援烏蘭察布教育發(fā)展側記



▲劉川生書記視察北師大烏蘭察布集寧附中工地


▲鐘秉林校長視察北師大烏蘭察布集寧附中工地


  教師節(jié)來臨,“北京師范大學烏蘭察布集寧附屬中學”即將掛牌開學了。一幢幢挺拔雄偉的新教學樓已巍然矗立,一批批新同學就要邁進他們的新校園。北京師范大學支援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建立北師大附屬中學,早已在當?shù)貍鳛榧言?。這件事緣起于北京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王炳林到烏蘭察布掛職。
  2007年7月,根據中組部和教育部的安排,王炳林來到內蒙古自治區(qū)烏蘭察布市掛職,任市委常委、副市長,主要分管教育、文化、行政審批等方面的工作,為期兩年。烏蘭察布是我國北方古代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具有深厚的文化歷史底蘊,是塞北的一顆璀璨明珠。雖然近年發(fā)展很快,但還是屬于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皩τ诮洕钒l(fā)達地區(qū)來說,引進和開發(fā)各種資源尤為迫切。我從北京的高校過來,人們對教育的資源有新的期望和要求。我要盡自己的最大努力,發(fā)揮好橋梁紐帶作用?!睂ν醣值膾炻毠ぷ鳎瑢W校非常關心,黨委書記劉川生、校長鐘秉林等領導給予了大力支持。兩年間,北京師范大學充分發(fā)揮教育資源、科技資源以及人才資源等方面的優(yōu)勢,在教師培訓、人才培養(yǎng)、學術交流、政策研究等各個方面,為烏蘭察布市提供全方位支援與服務,受到了烏蘭察布市領導和廣大市民的廣泛好評。
  合作辦學,推進優(yōu)質教育資源建設“點多、面廣、布局分散”,是對烏蘭察布原來學校布局的形象概括。就此,烏蘭察布市委市政府將原來的3000多個教學點撤并調整到190多個,大大提高規(guī)模效益,提升了教學質量。目前烏蘭察布市的基礎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已經基本能夠滿足當?shù)厝罕娛芙逃男枨?,但是社會對?yōu)質教育資源的需求則顯得更為強烈,由于優(yōu)質師資依然匱乏,不少學生不得不遠赴周邊的包頭、赤峰等地求學。在“有學上”的問題解決之后,處理好“上好學”的問題顯得格外迫切。
  王炳林來到烏蘭察布后,敏銳地看到了問題所在,主動提出要爭取北師大的對口支援,合作建設屬于烏蘭察布的高水平高中。在他的大力推動下,這一夢想很快成為現(xiàn)實。經過廣泛調研和反復協(xié)商,北師大校長辦公會研究決定以義務支持西部地區(qū)教育事業(yè)項目的形式與烏蘭察布市合作舉辦一所北師大附中。學校被正式命名為“北京師范大學烏蘭察布集寧附屬中學”,是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該校將依托北師大的教育教學經驗和資源優(yōu)勢,借助一流的管理模式、組建一流的教師團隊,建成一所高起點的現(xiàn)代化學校。學校占地面積240畝,建筑面積7萬多平方米,辦學規(guī)模為80個教學班,在校生4000人左右。學校已于2008年9月正式招生,受到學生和社會各界的好評。
  “北師大附中走進我們這個邊遠的小城市,使我們有能力把優(yōu)秀學生留下來讀書了!”烏蘭察布市教育局副局長王順激動地說。
  支教培訓,打造高水平教師隊伍在走訪學校、課堂聽課過程中王炳林發(fā)現(xiàn),很多農村牧區(qū)教師存在著“一大兩多”現(xiàn)象,即年齡偏大、民辦轉正多和后取學歷多,教師在教學內容的把握、教學方法的改進等方面還需要做大量工作,他深感提高教學質量的任務非常艱巨。王炳林與烏蘭察布市教育局共同研究,制定了教師培訓規(guī)劃,依托北京師范大學雄厚的教師教育培訓實力,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兩年來,北京師范大學的強大師資培訓力量持續(xù)聚焦烏蘭察布。有關專家以及北師大各附中的特級教師,通過義務支教的形式來到烏蘭察布,對教師進行培訓。北師大工會組織的北師大青年教師支教團,在全市舉辦了12場講座,共3000多人次接受培訓,收到良好效果。北京師范大學和全國外語教學研究會的專家和研究生40余人,赴烏蘭察布支教,集中培訓全市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教師。外文學院、化學學院參加高中新課程標準制定的教師也來到了烏蘭察布,對教師進行了新課程教學的培訓活動。同時,北師大附中還接收烏蘭察布一些中學的教師到校進修學習。
  此外,北京師范大學還為烏蘭察布市的廣大干部和師生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培訓。北師大校長鐘秉林、知名教授于丹等專家為烏蘭察布市的黨政機關干部、學校師生開展了多次專題講座,并為大中專院校舉辦多場課程改革專題講座。北師大法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等單位的一些教師在支教期間,結合自己的研究專長做了專題講座。烏蘭察布市委組織部還在北師大舉辦干部培訓班,眾多專家做了專題講座。多種形式的培訓和學術交流,不僅使烏蘭察布市的干部和學校師生開闊了視野,同時也使雙方搭建了繼續(xù)聯(lián)系的橋梁,為以后的合作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慷慨捐助,為教育發(fā)展添磚加瓦由于辦學經費相對緊張,烏蘭察布市的許多中小學校圖書資料比較缺乏,許多師生沒有課外讀物,北京師范大學對此非常關注。經多方協(xié)助籌措,北京師范大學各單位向烏蘭察布捐助了一系列圖書和教學設備。出版社為集寧區(qū)和察右中旗的中學捐贈了2000多冊圖書,校工會向集寧區(qū)懷遠路小學和察右中旗鐵沙蓋中學捐贈電腦60多臺,外文學院為集寧區(qū)教育局捐贈了期刊200套、筆記本電腦38臺,化學學院捐贈了部分化學實驗設備,生命科學學院還為烏蘭察布市所有中學贈送了2008年度和2009年度《生物學通報》。針對烏蘭察布職業(yè)學院圖書比較匱乏的情況,黨委宣傳部聯(lián)合出版社捐贈了圖書、雜志500冊,各類職教教材500本,總價值3萬余元。
  各單位紛紛表示,“希望我們的捐助能夠緩解受贈學校師生們物質上的困難,對他們的教學工作和學習能有所幫助,同時也希望能夠給予他們精神上的鼓舞和激勵。”
  設立基地,搭建校市合作廣闊平臺為加強北師大與烏蘭察布市的聯(lián)系,并使這種聯(lián)系制度化,經?;本煼洞髮W決定在集寧一中、察右后旗教育園區(qū)和涼城一中分別設立“北京師范大學教育教學實踐基地”。學校對此非常重視,黨委書記劉川生等親臨烏蘭察布,為三個教學實踐基地揭牌。
  成立教育教學實踐基地后,烏蘭察布積極接受我校青年教師進行社會實踐,安排我校的學生到中小學進行教學實習。北師大與烏蘭察布市合作建立教育教學實踐基地,標志著雙方在基礎教育領域的合作邁上了一個新臺階,也標志著我校與烏蘭察布市開展多層次、全方位合作的開始。雙方在工作中互相支持,對辦好教育教學實踐基地都充滿了信心。在校市合作這一廣闊平臺上,雙方不斷加強交流和溝通,完善合作機制,創(chuàng)新合作模式,提高合作效益,努力形成合作共贏、共同發(fā)展的良好局面,創(chuàng)造高校與地方合作的成功典范。
  目前,北師大已有近50名教師和學生到三個基地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實習活動,雙方師生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討,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王炳林在掛職工作總結中深情地說:“我在這里能夠順利開展工作,并取得一些成就,主要是北京師范大學的領導和老師們幫助和支持的結果?!薄皟赡隇跆m察布行,一生烏蘭察布情”。雖然掛職任務已經結束,但王炳林已經在北京師范大學與這片草原熱土之間搭建起了交流合作的廣闊平臺。烏蘭察布市委、市政府專門給學校發(fā)來了感謝信,感謝學校派出這樣優(yōu)秀的干部支持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發(fā)展,認為“王炳林同志出色地完成了組織交給的任務,并以深厚的理論功底和學識修養(yǎng),大膽務實的工作作風和突出業(yè)績,謙虛和善的處事風格和人格魅力,贏得了全市各級干部的一致好評和社會各界的普遍贊譽”,并希望今后繼續(xù)加強與學校在多方面的聯(lián)系與合作。我們相信,北京師范大學將繼續(xù)關注烏蘭察布的教育發(fā)展,讓已經插上翅膀的烏蘭察布教育事業(yè)飛得更高更遠;學校支援服務西部建設、關心幫助西部教育的行動也一定會持續(xù)開展,不斷深入,為祖國西部大開發(fā)做出北京師范大學應有的貢獻。(文:雪梅 爾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