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屆畢業(yè)生蔣思琦
感恩母校
1953年,我服從高考統(tǒng)配,由吳越會嵇來到安徽醫(yī)學院,有幸成了共和國新一代農(nóng)民家庭出身的大學生。在校領導和老師們的培養(yǎng)下,不久我就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畢業(yè)后又分配到附院外科,繼續(xù)在母校的懷抱中接受再教育,享受她的溫暖和關愛,繼而又參加了西醫(yī)離職學習中醫(yī)培訓。如今,我已是能運用中西醫(yī)兩條腿走路的白衣戰(zhàn)士,并走上了基層領導崗位。回顧我成長的人生,應該感恩母校的事和情實在太多,令我終生難忘。
記得剛到校的時候,領導對我們的關愛和教育特別是新生周的校史介紹,至今讓我難忘。初到合肥站一看,是毛竹柱子做的草棚,接待我們的是輛破卡車。沿長江路到東南崗校區(qū),也是片片茅草房。學校僅有四座新學館、六棟平房宿舍、一個和平新村與一附院。學校沒有大門和圍墻,晴天走的灰塵路,雨天泥水路,未通自來水,吃喝用水都是挑來的塘水。夜晚的校區(qū),一片漆黑……當時頗不解,為什么張錫祺、湯蠡舟會放棄大上海而來到這個落后的地方呢?通過校史介紹,我明白了他們那種睿智、大愛和胸懷,那種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為我的人生征途樹立了導航的燈塔!
記得在老“三反”之初,有人污蔑李廣濤書記建造學館超標,鋪張浪費,他因此被停職檢查。我們一些學生干部特意去看望他并為之不平。而李書記反而安慰我們說:“寫檢查也是最好的反思和總結(jié)工作,可以自我提高嘛。只要學館、附院完好就好了。”他的言行彰顯了老一輩革命者一心為人民,一心為革命,惟獨不考慮自己的崇高理想。使我懂得了要立志跟著革命者的腳印走,使我工作后繼續(xù)革命不停步、不迷航、不摔跤。
記得學校領導和老師嚴格的治學與生活上給予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愛和照顧。我們這屆新生共有210名,是歷屆之最,分甲乙班上課。當時無現(xiàn)成的教材和講義,靠的是課堂筆記及記憶。所以一到上課就聽到記筆記的“沙沙”聲。有的老師還會突然停講,點名提問或課間測試,作平時成績。最嚴格的要數(shù)期中和期末考試了,這是最重要的畢業(yè)成績記分。若有2門課不及格,補考后仍不及格或3門課不及格,就會被退學。記得生理學考試,我班有近1/3同學不及格,教研室的老師全體投入輔導,反復重點答疑,幫教大家學習過關。那時校領導對我們師生有個共同的要求:“絕對不讓一個不合格的學生穿上白大褂,去貽誤病人的生命?!币虼耍覀冊谏虾准裔t(yī)院實習的同學在與其他院校實習生的評判中,我們安醫(yī)是最棒的!我在上海市二醫(yī)院實習期間,肖院長曾幾次找我談話希望我留下工作,但若真的留在上海工作,那么我將如何面對領導與恩師的教誨和江淮人民的培育呢?我選擇服從統(tǒng)一分配工作,不然我會內(nèi)疚終生的。
建國初,高校實施的是“精英教育”。學生全部享受人民助學金,吃、住、醫(yī)全免,困難生還可以申補雜用費;入學體檢復查有病的即住隔離宿舍,吃營養(yǎng)灶。尤其感人的是院長常帶專家去巡診,兼做思想工作。校領導老師們真如慈母般的關心愛護我們。最令我難忘的1954年的一天,暴雪冰凍,氣溫驟降到-21℃,而我四季僅有一床棉被,沒有棉衣,夜里凍得發(fā)抖,只好起來跑步取暖。哪知翌晨學校就為我送來了一床棉被和6元錢,給我買件棉衣,使我順利的度過了5年寒冬。但老天總常捉弄我這個貧困生。一日,家書告急:“老母病重日久,想見兒一面?!蔽抑挥袩o奈的哭泣,哭聲傳到了黨支部,校領導得知情況后又特批路費40元,探親假半月。有幸見到了奄奄一息的老娘,把省下的20元錢給娘看病服藥,這才挽救了娘的命。我們娘倆感激的淚水似斷珠般往下落,娘說:“共產(chǎn)黨真好!”并叮囑我好好學習。母校的這種恩情不僅銘記在我心上,也寫在我的家史上,永遠不忘。
去年我班畢業(yè)50周年在杭州聚會,大家都已白發(fā)蒼蒼,年逾古稀。為著有生之年有緣再敘在安醫(yī)同窗5年的深情,從全國各地趕來,相見抱成一團。聚會上,大家共同暢敘我們成長的搖籃———安醫(yī),傾訴各自工作后的各種苦樂以及為人民衛(wèi)生事業(yè)做出的改天換地的業(yè)績,向母?;貓?。如今,我班同學多是各地的醫(yī)學專家、教授、主任醫(yī)師,有的還在援外醫(yī)療中榮獲“東方白求恩大夫”的美譽,有的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勞?;蜃呱袭?shù)氐念I導崗位……但不管人在哪里,我們的心里都裝著母校安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