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5月13日上午,2018北京通州半程馬拉松在通州運河畔如期舉行,本屆比賽吸引了8000名參賽者同場競技。300名殘疾人運動員首先起跑,北京聯(lián)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參賽學生眾多,其中有4名學生取得優(yōu)異成績。
無論我們的人生旅途有什么不同,殘障生都不想獲得同情的標簽,他們只想說:我們?nèi)钡牟皇顷P(guān)愛,是真正的接納……2018年的通州半程馬拉松比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較量。
與正常人一起,大家奔跑在同一個跑道上,呼吸著一樣的空氣,互相鼓勵,沒有生疏,沒有區(qū)別。
參加這次馬拉松的兩位選手,房皖冬和郭鑫民,都是我校特殊教育學院的盲生。
當問到為何參賽?房皖冬說:“我一開始不準備參加。但聽旁人說‘你沒戲的,21公里,地鐵都要開1個小時,你去了也跑不完’,我就不服氣,于是便報名參加了這次的馬拉松”。郭鑫民說:“因為這是第一次舉辦殘疾人的半馬比賽,我覺得這是一次能證明我也能參加馬拉松的機會,能證明我們殘障人士是“身殘志堅,殘障有為”的機會,能讓大家看到,我們也能做一些正常人能做的事”。
他們想證明自己,他們想讓社會各界知道盲人不是弱勢群體,不是只能待在家里,連門都不能出的人。他們想用實力來獲得別人的尊重。
聽著馬拉松賽場上大家的加油聲,和健全人在同一條賽道上跑,哪怕小腿開始酸了,跑不動了,在志愿者的鼓勵下,房皖冬和所有的運動員們都一起堅持,憑著自己的實力跑完全程。
實際上跑步對于視障的同學來說是有一定困難的,“平時因為視力殘疾,我們很少去操場跑步,怕撞到別人也怕誤傷自己”郭鑫民說出了他們的苦衷。雖然這次比賽對于他們來說毫無準備,但是,他們用堅持戰(zhàn)勝了恐懼。
對于這次比賽,郭鑫民的家人說:“我們會無條件的支持他,因為有時候不能像正常人一樣去做每一件事情,會導致心理的失落感,所以我們覺得他通過這次馬拉松比賽會對以后的生活更有信心?!奔胰说墓膭钭尮?br>鑫民看到了機會,看到了未來……郭鑫民十分想感謝在場的觀眾、跑伴以及領(lǐng)跑志愿者。“他們對我們沒有任何歧視,他們在遇到我們之后就會喊加油,給我們鼓勵。讓我有了更多想向前沖的動力?!北荣惤Y(jié)束后,郭鑫民感觸很深,他說“我最大的收獲就是找回了信心。以前因為我是殘疾人,就很少接觸正常人,認為自己做什么事情都不可以。也包括我自己考大學,雖然做到了很多殘疾人沒有做到的,進入了大學,但我還是缺乏自信。這次比賽不僅是一次殘健融合的馬拉松的比賽,更是對我們意志的磨練。別人覺得馬拉松是一種鍛煉,而我覺得身體不是重要的,你要有堅持下來的意志。”
馬拉松,一個飽含著汗水和淚水的比賽,在通州有了新的意義,它給無數(shù)的殘疾朋友們帶來了機會,帶來了夢想,他們和健全人一同拼搏,沒有一點的外在因素,僅僅是憑著自己的實力……也許,你以為他們的生活很艱辛,很枯燥,但,其實,他們也有絢爛的夢想。
房皖冬說:“我可能會想要在音樂這方面發(fā)展,比如學編曲,然后自己寫歌,幫電視劇電影配樂。其實我自己還創(chuàng)作了一首歌——《夢在北京》。如果我的視力正常,我可能會選擇去參軍,因為我真正的夢想是守衛(wèi)祖國?!薄秹粼诒本愤@首歌寫出了房皖冬從2016年到2018年的經(jīng)歷和心路歷程,懷著夢想,不斷努力,不到生命的盡頭,永遠不放棄生命的精彩。
郭鑫民也擁有平凡而又崇高的理想?!拔夷壳暗南敕ㄊ呛煤脤W習專業(yè)知識,因為我們這個專業(yè)想學好確實很難。我希望自己未來能為特殊教育事業(yè)貢獻自己的力量。國家對于殘障人士的政策越來越好,今后的特殊教育事業(yè)也會有更好的發(fā)展機會。未來從事這個行業(yè),我想我們能更好地了解殘疾人內(nèi)心的想法,更容易與他們
溝通、交流”
也許,你覺得對他們的最好幫助,是幫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然而,在他們看來,那些事也是力所能及的,他們需要的也許并不是“哇!你真的好厲害,能夠自己做這個事”“你好堅強”這樣的鼓勵,而是想要你能夠敞開心扉的和他交朋友。
或許在你看來,他們的生命是黑夜,但是你可知道“人生的黑夜也沒什么不好,愈是黑暗的晚上,月亮和星星就愈是美麗”。
驚嘆不能為而為之的勇敢,驚嘆創(chuàng)造奇跡的艱難。驚嘆之余靜思其奧,其實殘障只是人的一種身體行動受限的狀態(tài),只要社會協(xié)力掃清生活中的障礙,“殘障”將不復存在,殘疾人將同健全人一樣,可以自主地創(chuàng)造理想的生活。就像在校園內(nèi),我們的手勢與攙扶就是他們的“拐杖”。雖然身體行動受限,但他們依舊能夠證明自己,證明自己的強大,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他們給更多人帶來的不只是勵志、感動、精神,更是對殘障人士認識觀念的轉(zhuǎn)變,要留下更多為殘疾人搭建的融入社會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