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中國文藝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美術在大眾中的認知度不斷上升,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報考美術學院。作為資深畫家與美術教育家的戴士和先生對當下的油畫教育問題以及當今油畫圈子中的種種現(xiàn)象,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記者(以下簡稱“記”):油畫作為一個大畫種具有自身強大的魅力,可是當下卻出現(xiàn)了許多以油畫模仿其他畫種的作品,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戴士和(以下簡稱“戴”):油畫作為一個大畫種的確有著許多自身獨特的魅力,但是油畫同樣也有著強大的包容性,能夠吸收其他不同畫種的長處為我所用。就像日本的快速崛起依靠吸收大量的其他民族的優(yōu)良文化,中國改革開放后的快速崛起同樣依靠學習許多西方先進的經濟生產方式,從而達到了如今的高度,油畫藝術發(fā)展到今天也是一種兼容并蓄的發(fā)展狀態(tài),只要能夠使畫面更加完善、更有意思,任何的手段、任何畫種的混用都是無可厚非的。油畫語言與其他畫種語言的融合其實是油畫發(fā)展多年來的研究課題,現(xiàn)在出現(xiàn)的一些混合性油畫也都是一種探索、一種嘗試,我們不能因為這些作品現(xiàn)在的不如意而否定其意義,而應該采取鼓勵的態(tài)度,鼓勵并幫助他們將繪畫的質量提高,將畫面做得更加完善。
記:現(xiàn)在許多作畫的人追求自我個性的詮釋,希望能畫的與眾不同,畫得出位。您覺得應該去追求這種個性嗎?
戴:我認為追求個性基本上是錯誤的行為。一個畫家整天苦惱的應該是如何作出一幅盡善盡美的作品,而不是想著如何出位。個性是每個人都擁有的東西,無論作品怎樣,都是自我個性的表達。但是許多有鮮明個性的作品往往質量不夠高,從而導致人們不屑于了解你的個性,這樣就是失敗的個性。在繪畫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時時刻刻叩問自己,什么才是自己最想保留在畫面上的東西,什么才是自己最喜歡也最能打動人的東西,而不是想著什么才是自己能區(qū)別于其他人的東西。
記:您的作品絕大多數(shù)都來自寫生,那您是怎么看待寫生和畫照片?
戴:在我個人來說,我認為畫照片不如畫寫生那么舒服。畢竟照片是被定格的自然,沒有自然中那些活靈活現(xiàn)的光色變化。但是我并不反對畫照片,照片是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的結果,將科技與藝術結合,這也是藝術領域的一大特色。畫照片與畫寫生都能創(chuàng)造出好的作品,手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完成的質量是不是足夠高,能否讓人覺得有意思并打動人。對于學生,特別是對于年輕的學生來說,我們是鼓勵學術并支持的。
記:對于學習繪畫的學生您有沒有一些關于學習的建議呢?
戴:首先是希望同學們能把心態(tài)調整好。對于藝術的學習,我們不能抱太多功利的心態(tài),太多不相關的東西混雜會使藝術不純粹,作品的質量也就不高。藝術需要你對他的熱愛,多一份愛,才能多一份感動,只有將自我真摯的感情投入其中才能感染他人。同時藝術是一門值得學習的學科,無論以后從事怎樣的工作,藝術的學習經歷都將是受用一生的。
記:戴老師的話對我們有很大的啟發(fā)意義,謝謝戴老師。
戴士和簡介:
1948年9月生于北京,滿族,遼寧開原人。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學院美術系、1981年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研究生班。作為高訪學者在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進修,出訪英國、法國、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埃及、南非等國,現(xiàn)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造型學院院長、油畫系主任、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油畫藝委會委員、中國油畫學會理事、中國壁畫學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