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子林近照。林俊任/攝
咬緊牙關,任憑如刀子般的寒風刺在臉上,女孩依然一步一步、堅定地向上走去。伴著自己沉重的呼吸聲,在所有氣力將要耗盡的最后一刻,她終于登上了山頂。
放眼望去,她被眼前的景象攝了心神——綿綿長長的雪山間云蒸霞蔚,冰峰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格外耀眼。沉醉于大自然的無限風光之時,她也不禁慶幸自己的此番嘗試與堅持。
這是毛子林第一次登上云南石卡雪山時的場景。俯瞰雪山時目光所及的那一幕,也詮釋了她的整個大學圖景:炫目且耀眼。
一顆好奇心,讓她躍躍欲試
“我從小就喜歡嘗試新的東西,用新的思維去想一些新的事情。”所有新鮮的事物之于毛子林都有著極大的誘惑力。剛入學時,她就像不怕虎的初生牛犢,對于未知的一切都躍躍欲試。
在管理學院團學會招聘的初試上,毛子林個人簡介中透露的認真態(tài)度吸引了學習部三位部長的注意,娟秀的字跡也令她在眾多競選者中脫穎而出。接下來的復試,毛子林落落大方的演講更是讓三位部長連連點頭,部長易淑慧坦言:“我們很肯定她就是我們想找的人?!?
大一一年中,毛子林出色的表現讓她獲得了部門所有人的一致認可。在進行每項工作前,她都會作一份計劃表,規(guī)劃好每一處細節(jié),將學習部繁瑣的工作規(guī)劃得井井有條。在學習部同事田喜林眼里,她是一個嚴謹細致的搭檔,也是一個溫柔體貼的朋友。任學習部副部長時,毛子林會在會議上嚴肅地指出干事們的錯誤,而私底下她又會關心著每一個人的生活動態(tài)。
“在學習部的任職經歷中,我學會了忙而不亂地處理工作,學會了剛柔并濟地待人接物?!痹诓粩鄧L試的路上,她收獲了豐碩的果實。
但她的嘗試之路也不是一帆風順,偶爾也會有荊棘阻攔。
大一時期,當副班陽林提出讓她擔任市場營銷賽的組長時,毛子林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因為是第一次嘗試這類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比賽,她只能摸著石頭過河。然而,在沒有任何領導經驗的情況下,作為組長的毛子林沒能協調好各組員之間的工作,以致比賽前一晚大伙還在匆忙地整理資料。
幸運之神自然不會眷顧沒有準備的人,毛子林入學以來參與的第一次大賽以一張優(yōu)勝獎的獎狀落下帷幕,顯然,這并不是她期待的結果。比賽結束后,陽林邀請毛子林團隊吃飯,其間客觀地指出了毛子林在比賽過程中存在的失誤。言語間雖無責備,卻令她忍不住地心生愧疚。
面對滿桌熱氣騰騰的菜肴,她了無食欲,色香俱全的佳肴塞在嘴里卻如同嚼蠟。在一咀一嚼中,她不斷反思著自己的錯誤。是責任心不夠強,還是缺乏領導能力?反反復復地思索中,她開始對自己重新定位。
一顆責任心,催她越戰(zhàn)越勇
大二下學期,隨著溫度計里的水銀越爬越高,毛子林也進入最忙碌最難熬的階段——兩項課程設計與期末復習周的時間相撞,她不得不奔波于教室和圖書館之間,學校周邊的各個漁業(yè)市場也留下了她忙碌的調研身影。
吸取市場營銷賽的經驗,在大通湖課程設計一項目中再次擔任負責人的毛子林將任務布置得有條有理。她根據組員們的強項分配適合他們的工作,以此來提高工作效率。
課程設計和期末考試的雙重壓力下,毛子林只得充分抓住每分每秒——當在機房寫策劃案遇到瓶頸的時候,她就以溫書的方式舒緩壓力;當熬夜復習感到疲倦的時候,她就想想課程設計來轉換思路;而當被學習工作壓得喘不過氣的時候,她就沉浸到文學小說里尋求慰藉。
然而,盡管組員在合作上配合默契,毛子林團隊在實地調研的環(huán)節(jié)中仍遇到了不少的困難。比如,當一伙人前往星級酒店采訪時,卻找不到負責人,詢問前臺,卻得到負責人可能在休假又或者可能還沒上班之類凌磨兩可的回答。吃閉門羹的心情并不好受,面對調研對象的冷言冷語,組員們還不得不報以微笑,可在太陽的炙烤下,組員們內心的沮喪也不免一點一點地擴大。毛子林卻沒有就此氣餒,反而鼓勵組員,“一切都會好起來?!?
夾雜著諸多努力和汗水的設計作業(yè)最終完成了,但老師給出的成績卻不盡人意。即便成績已成定局,毛子林卻仍想將設計作業(yè)做到最好。她覺得分數不高的根源在于內容不夠充實,于是,她聯系相關負責人讓其修改,自己則進行進一步的完善。
當其他人都陸續(xù)歸家時,毛子林還在獨自完善最后的匯總工作。夜已深,混沌的暮色撲面而來,只有桌前的臺燈散著微弱的光暈,她仍在對著電腦查閱資料尋找數據,盡著自己恪守的職責。室友胡孟寅調侃說:“別看毛子林生活中性格很二,可一旦涉及到工作學習的部分,她就會化身拼命三娘?!?
一顆恒心,讓她鍥而不舍
僅憑一顆好奇心和責任心還不夠,對毛子林來說,恒心才是最為可貴的能力。
2018年7月,毛子林再次報名參加“互聯網+”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作為校賽主講人,毛子林對演講中“3R竹片炭化爐”的內容卻并不熟悉。最開始在講解PPT內容時,機械化的生搬硬套讓她頭痛不已,但面對自己甚少涉及的知識領域,她依舊選擇迎難而上。
為了有更好的匯報效果,毛子林不斷地查閱資料擴充自己的知識面同時遍一遍地向指導老師及團隊成員咨詢,力求在宣講內容和對講語氣等諸多細節(jié)部分也做到完美。
校賽前一天,毛子林在土木樓三樓會議室里進行著最后的修改和演練。下午三點正是空氣最為悶熱的時候,會議室里昏暗的光線讓人忍不住昏昏欲睡。
毛子林強撐著困意,站在臺前反反復復地演練著,一遍一遍地調整著自己的語氣、手勢乃至眼神。偌大的會議廳,只聽得見她鏗鏘的語調在往復回蕩。時間一分一秒流逝,沉浸在演講中的毛子林甚至沒能注意到,懸掛在空中的太陽已悄然被月亮代替。
校賽開始了。講解中,毛子林不僅對“炭化爐”進行了流利清晰地介紹,還在解說過程中融入自己的想法,發(fā)散思維,將整個演講演繹得生動自然。最終,毛子林團隊憑借校賽二等獎的成績成功入選“互聯網+”省賽。在省賽準備過程中,她仍然不敢松懈,依照評委老師的點評不斷地重復練習著PPT的演講。同時,她也充分利用自己所學的專業(yè)知識,就項目財務方面積極準備答辯問題。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互聯網+”的省級比賽中,毛子林團隊獲得三等獎的優(yōu)秀成績。收到榮譽證書時,毛子林激動不已。但很快,她讓自己平復下來,“在比賽過程中收獲的成長遠比比賽結果更為重要。”
毛子林總是用心的對待大學中的一切,即使不堪和厭倦時常襲來,但花香和碩果總緊跟其后。亦如在登山途中,她用心的走好的每一步,因為她知道,遙不可及的高峰上那未知且斑斕的風景在等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