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本學期行于安理,你注意到校園里悄然豎立起的一個個文化標識牌了嗎?這些標識不僅僅是景觀介紹,更包含了豐富的校園文化和歷史意蘊。
安徽理工大學三千多畝的校園太大,七十多年的建校歷史內涵更深。本期開始,小記者們將會分區(qū)域探尋校園標識牌里的故事,帶你了解身邊既熟悉親切又常常會熟視無睹的校園景觀。
現(xiàn)在,Let’sgo!
還記得自己從百川門(南門)進入安徽理工大學時的青澀模樣嗎?這扇有著漢風古韻的氣派大門不僅迎來過數(shù)不清的稚嫩面孔,也送走過一批批足夠獨當一面的堅定背影。剛進入大學時的新生會與百川門畢恭畢敬地合個影,從此開啟大學新生活;即將步入社會的畢業(yè)生會在百川門前跳躍著拍畢業(yè)照,從此“飛得更高”。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對于安理的莘莘學子來說,答案是———百川歸于海,年年復此歸。
“百川門”,取自《淮南子·氾論訓》文中“百川異源,而皆歸于海,百家殊業(yè)而皆務于治”一句,原文意喻千百條不同源頭的江河,最終都將匯于大海,許多的思想文化匯交于一體,也將形成一種極其深厚的文化內涵。而在安理,則更多意味著一種萬千學子始匯于此,分離于此,最終又匯聚于此的集散地!
踏入百川門,迎面是一個立著的“安徽理工大學”?;眨;疹伾珵樗{色,藍色既是科技的象征,也是理性的色彩。?;丈系牡V工用的鎬既反映了安徽理工大學的歷史沿革、發(fā)展脈絡和特色學科,又象征著安徽理工大學全校師生在新的歷史形勢下勤懇務實、刻苦奮進的開拓精神;與鎬交叉著的是一把鑰匙,既寓意打開智慧大門和知識寶庫的工具,也代指學習思考的方法論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邁上百川大道便真正意義上進入了安理校園。隨著百川大道而行,進入一個圓形廣場,會驀然發(fā)現(xiàn)一個平鋪于場面上的 “安徽理工大學”?;?,這便是“海納廣場”,取“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之意。
夏日的廣場裹挾著朝氣蓬勃的氣息,駐足于廣場之上,小記在立起的路徑導向的標識牌上,看見了校園精神與文化的箴言,配合隨處可見的校園景觀,仿佛給予每一位師生與經(jīng)典偶遇的欣喜。是巧合也是幸運,小記有幸遇到了地球與環(huán)境學院2009屆畢業(yè)生,地質工程專業(yè)3班的校友們,他們正在海納廣場巨大的校徽前拍照合影留念。小記了解到,今年正是這些老學長們畢業(yè)十周年,他們班級的同學約好了今年要一起返校開展十周年座談會。說這些話的時候,這些成熟的面孔仿佛又散發(fā)出當初還在校園念書時的年輕氣息?;氐侥感?,他們就像從未離開學校一樣又找尋到自己當年的意氣風發(fā)。母校像是在她的孩子們身上系了一根根無形的線,無論飛多遠,根都在這里,也只有這里能讓散落各地的同窗們再次相聚一室,就像萬千河流,無論中間如何蜿蜒曲折,最終也將匯于大海。
在小記流連于海納廣場的時候,位于海納廣場西側的自強體育館不時傳來籃球拍打的聲音,間或夾雜著陣陣喝彩聲。小記尋聲而入,看到的正是兩隊男生在籃球場上較量,邊上的羽毛球場和乒乓球臺有揮汗如雨的其他運動愛好者?!白詮婓w育館作為室內體育館,除了為學生強身健體提供便利。對于我自己而言,自強體育館更是我大一開學來第一個有印象的建筑?!痹谛∮浀脑L問中,來自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的張帥同學向小記形容了他眼中的自強體育館?!叭昵拔业谝淮蝸淼桨怖?,就是在自強體育館辦理的入學報道?!弊詮婓w育館見證了他從開學來的第一天到現(xiàn)在各個方面的成長與變化。自強體育館的“自強”一詞取自《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边@一命名充分蘊藏了學校對學生強健體魄、錘煉精神的雙重期待,而這句警世箴言中的“厚德”對應的正是海納廣場右邊的大學生活動中心———厚德館。
厚德館作為大學生的活動中心,遍布了大大小小的學生社團和組織,這其中也包括了小記所在的校報記者團。這里除了不時舉行社團活動或者學生賽事之外,還會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時候舉辦各個企業(yè)的招聘會。小記有幸聯(lián)系到此前代表中國十七冶集團回母校進行招聘的單冬學長。作為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2009屆畢業(yè)生,從走出母校到這次返回母校招聘學弟學妹,這十年的跨度讓他在面對學弟學妹的應聘面試時內心百感交集?!叭瞬诺男交鹣鄠?,走出去再到回來帶領學弟學妹走出去,我希望讓更多的人看到我們安徽理工大學走出去的學生有多么優(yōu)秀!”“厚德載物”形容的不正是學校培養(yǎng)的這種容納百川的品德,將學校身后的恩德繼續(xù)厚澤后人嗎?
跨越過海納廣場,便會望見一潭正對百川門的湖水,這就是“上善泉”,又有人稱之為“百川?!??!吧仙啤比∽浴痘茨献印ぶ餍g訓》中“圣人之于善也,無小而不舉;其于過也,無微而不改”一句,它始終教導世人應有上善若水的胸懷。對于這里,2005年畢業(yè)于化工機械專業(yè)的校友楊潔印象深刻。2017年5月,畢業(yè)十多年的楊潔應邀回母校在《百川大講堂》作新聞攝影講座。采訪中他向小記回憶起了回校當時的場景:“天工門(西門)復刻了原安理本部南大門的設計風格,‘新家園’的現(xiàn)代感中不乏懷舊元素,讓我有種穿越感和親切感。進入母校的新校園,我覺得自己終于又是‘回家’了。”能回母校開講座,走進“百川大講堂”,楊潔深感榮幸與自豪?!鞍俅ù笾v堂”面對大學生開設以人文哲學社會科學為主要內容的講座、報告,旨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大學生文化素質,落實立德樹人中心任務。楊潔說:“我是個地地道道的理工男,如今能成長為安徽省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有近千幅新聞攝影作品先后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安徽日報、新華日報和中新社等媒體刊發(fā),相關攝影作品多次在國內影展影賽中入選和獲獎,這些都離不開母校多姿多彩的校園文化給予我的熏陶?!卑俅ê_?,楊潔對波光粼粼的“上善泉”的釋義頗有感悟:“積羽沉舟,群輕折軸。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仙啤切@傳授的處世之道,也是教導學子們成才成人的囑托”。
越過上善泉,站在百川大樓的高臺上,向南眺望:百川海、百川大道、海納廣場、自強體育館、厚德館盡收眼底。這一片開闊明朗鼓舞著所有學子如海納百川般,無所不包、無所畏懼。我們要做的便是廣納閱歷,以求知若渴的狀態(tài)迎接每一天的成長。等到有一天,回到天工明理,回到仁愛信義,能夠自豪地大聲宣告:百川歸于海,母校銘于心———這里曾有我揮灑的汗水與激昂的青春,有我懷揣的各種期待與夢想的各式生活。
百川歸于海,年年復此歸。從這里走出去的安理學子未來可期,人生必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