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寫稿時,你會運用新聞背景嗎?

與學(xué)員的N次通信
寫稿時,你會運用新聞背景嗎?
(第二十封信)
劉國昌


XX學(xué)員:

你好!看到你的來信。你想具體了解一下如何運用新聞背景的問題。這個問題提得好!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運用新聞背景,是寫稿中經(jīng)常遇到的一個問題。運用得好,可以使稿子充實、豐滿。反之則就會被視為“缺點料兒”、“要素不全”。

為了把這個問題探討好,我們先來通過一個實例來看看什么是新聞背景。

一、什么是新聞背景?

請看下面的實例:

人民日報1988年1月23日發(fā)了一條消息《著名女記者子岡默默離去》,該稿報道了一位在中國新聞史上留下名跡的女記者彭子岡病逝的事兒。對廣大群眾來說,不大熟悉彭子岡,這就有必要用上人物背景材料。

文中寫道:“彭子岡自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后,出任《大公報啊》記者,抗戰(zhàn)八年間在重慶以富有個性色彩的新聞和通訊抨擊社會的昏暗……特寫《毛澤東先生到重慶》曾轟動大后方,通篇思想與文風(fēng)至今仍不失為新聞寫作的范例?!?span style="display: none; line-height: 0px;" id="_baidu_bookmark_end_227">?

QQ截圖20210104090915.png

《人民日報》(1988年1月23日 第3版)

有了這樣的背景介紹,人們就對彭子岡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以上就是消息中的新聞背景和它的應(yīng)用、作用。

二、如何運用好新聞背景?

新聞背景是怎么來的呢?

大家知道,新聞報道是用事實說話的,但所說的事實并非孤立存在,總有一定的歷史聯(lián)系、也與周邊事物密切相關(guān)。

當(dāng)我們在報道某一事實時,有時候需要把與這一事實相關(guān)的聯(lián)系也介紹一番,使讀者更好地了解新聞。介紹這些聯(lián)系,在新聞術(shù)語里叫“新聞背景”。

這種新聞背景,在稿子中對主要新聞事實起到說明、補充、襯托作用,又被稱為“次要事實”、“新聞背后的新聞”。

新聞背景分為幾種類型, 我們上面舉的彭子岡例子屬于“人物背景”。此外,還有歷史背景、社會背景、事件背景、技術(shù)和專業(yè)背景、材料背景等等。

運用好這些背景無疑是必要的。在具體運用這些背景時,需要把握好一個總的原則:視稿情而定。

如果你寫的是人物,那么就需要像上面寫彭子岡那樣,把這個人物介紹一番。特別是歷史人物,時下人們不大了解,介紹一下人物的背景情況,是十分必要的。

如果你寫的是事件,那就更應(yīng)該介紹一下事情的來龍去脈,讓讀者詳細(xì)了解事件的全部內(nèi)容。比如最近有媒體報的“從樓上扔幼童”事件,人們迫切需要知道是怎么回事?記者就應(yīng)該及時介紹一下背景情況。

介紹背景的手法是多種多樣的,有的直接以“人物小傳”介紹,有的標(biāo)“背景介紹”告知讀者,更多的則是在文中介紹。

在文中介紹背景,可以把材料穿插在文前、文中和文末。這樣寫比較自然,順情成章。

三、運用新聞背景時需注意的幾個問題

1、新聞背景是必要的,但這不意味著每條消息都要寫新聞背景。對于一些眾所周知的人和事、對一句話的簡訊等,則不必寫背景材料。

2、在行文中,寫新聞背景沒有固定的段落??梢元毩⒊啥危部梢陨⒁娢闹?。以自然、妥當(dāng)為好。

3、注意不要喧賓奪主。如上所說,背景材料是“次要事實”,它服務(wù)于“主要事實”。如果背景材料寫得過多,那就本末倒置了。

4、寫背景的文字一定要簡明扼要?,F(xiàn)在查材料很方便,但不能照抄照搬,一定要進(jìn)行挑選、簡編。

四、專業(yè)術(shù)語如何介紹?

在寫稿中,有時會遇到一些專業(yè)術(shù)語,也需要做些必要的介紹。

如2020年12月13日人民日報第四版刊登了一篇題為“中國慕課數(shù)量和應(yīng)用規(guī)模居世界第一”的消息。什么是“慕課”?好些人不大清楚。在這種情況下,記者寫稿時就應(yīng)該及時加以介紹和解釋。

該稿記者深知這一點,在消息的第二自然段就馬上寫道:“慕課,即大規(guī)模在線開放課程(MOOC)。我國慕課自2013年起步,從“建、用、學(xué)、管”等多個層面全面推進(jìn),目前上線慕課數(shù)量超過3.4萬門,學(xué)習(xí)人數(shù)達(dá)5.4億人次?!?span style="display: none; line-height: 0px;" id="_baidu_bookmark_end_240">?

QQ截圖20210104091309.png

《人民日報》(2020年12月13日 第4版)

有了這段文字介紹,受眾就明白“慕課”是怎么回事了。

在這里需要提醒記者的是,不要以為自己明白的事情受眾都清楚;不要把背景介紹看成“可有可無的事兒”。我們發(fā)現(xiàn)新聞、報道新聞,目的就是要讓受眾對新聞有更多的了解。如果因為一些背景沒介紹、術(shù)語沒解釋,影響了受眾的閱讀與知曉,那就是我們記者編輯的失職。

在稿子中巧妙運用好新聞背景,是一個寫作技巧問題,更是一個讀者觀念的問題。如果我們要更好地服務(wù)好讀者,那就在寫新聞背景上多下點功夫吧!


(作者為人民日報社高級編輯、人民日報海外版原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