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報
電子報

勵精圖治育英才 與時俱進謀發(fā)展北京語言大學信息科學學院喜迎十周年院慶















  十年風雨同心共度,十年精神薪火傳承。以2000年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成立為起點,我校信息科學學院已經走過了十年的風雨歷程。為慶祝建院十周年,進入5月份以來,信息科學學院成功舉辦了“學術信科”、“創(chuàng)意信科”等一系列活動,并即將迎來6月26日的院慶慶典大會。對信科人來說,這是一個歡慶的時刻,更是一個回顧過去和展望未來的時刻。
  信息科學學院的誕生和成長,與時代的前進、科技的日新月異密切相關,更與我校對外漢語教學事業(yè)的發(fā)展緊緊相連。
  早在1987年,我國文科院校第一個以漢語信息處理為主要研究方向的語言信息處理研究所在我校成立。研究所致力于研究計算語言學理論和面向信息處理的漢語語言理論,發(fā)展自然語言處理關鍵技術和知識庫,開發(fā)相應的工具軟件和應用軟件,為對外漢語教學提供技術支持。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和進步,計算機日益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計算機應用技術的發(fā)展促進了計算機教育的發(fā)展,同時我校作為對外漢語教學的主陣地,對外漢語的遠程教學、網上學漢語、語言教學研究等也迫切需要信息技術的支持,在此基礎上,2000年我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應運而生,2003年拓展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tǒng)專業(yè),2003年5月,為了更好地整合教學資源,由語言信息處理所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信息管理系共同組成信息科學學院,2009年在此基礎上又拓展了數字媒體與技術專業(yè),成立了漢語國際教育軟件研發(fā)中心。
  作為我校唯一的理工類學院,信息科學學院依托學校得天獨厚的語言環(huán)境,堅持國際化的辦學方向,始終強調和突出自己的外語優(yōu)勢,堅持“英語+計算機”的辦學特色,以培養(yǎng)英語能力突出、專業(yè)水平優(yōu)秀的雙基礎、復合型技術人才為目標,致力于培養(yǎng)綜合素質全面的技術人才,十年間為社會各界輸送了本科畢業(yè)生617名、碩士畢業(yè)生14名、博士畢業(yè)生8名。
  從2000年以前的“奠定基礎”階段,到2000年至2003年的“教研并重”,再到2003年以來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十年來,信息科學學院以本科教學為中心,以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為核心,積極提高學科建設水平,勵精圖治,與時俱進,從僅有的一個本科專業(yè),逐步發(fā)展為擁有一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和三個本科專業(yè)的多層次教學科研體系,在人才培養(yǎng)、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科學研究和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逐步走出了一條堅實的發(fā)展道路。
   瞄準國際一流水平,建設高水平學科
學科建設是學院建設和發(fā)展的龍頭,是體現學院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信息科學學院各項工作都圍繞建設高水平學科這個核心來開展。一個學科不可能在所有的研究方向上都占優(yōu)勢,必須集中力量打造優(yōu)勢學科,優(yōu)選學科方向進行重點扶植。經過長期的思考,信科院領導認識到學院在語言信息處理方向上有優(yōu)勢,又與學校的辦學定位相一致。
  因此,信息科學學院一直強調學院的學科建設要為對外漢語教學服務,為對外漢語教學提供技術支持,服務于國家的漢語國際推廣戰(zhàn)略。
  學院秉承“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chuàng)造”的傳統(tǒng),積極倡導科學精神,堅持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科研道路,科學研究與學科建設相互結合,相互促進,實現科學研究和學科建設的“雙贏”,通過活躍的科研活動促使課程體系進一步完善,課程內容不斷更新。
  基礎研究是高科技的源泉和先導,是學院發(fā)展的基石,是應用學科開發(fā)的前提和堅強后盾。學院向來重視基礎研究,近幾年又提出了“出高水平論著”、“爭取高層次科研項目”、“出高水平應用成果”的科研建設目標,僅2009年一年學院就獲得了三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學科建設的根本保證。近年來學院先后從日本、中科院引進人才,這些人才在學院的各項工作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大多已經成為學院的學科帶頭人。
  學院注重學科基地建設,不斷完善科研基礎條件,目前已擁有了國內一流的語言信息處理實驗室、面向教學的計算機軟件實驗室、計算機硬件實驗室、網絡實驗室和數字媒體實驗室,有多臺高性能的服務器、工作站,四百多臺高檔微機供一般課程教學和學生課下自由上機使用,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實驗環(huán)境,大力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2007年,在學院的信息技術實驗中心成為北京市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基礎上,又新建了數字媒體實驗室,使得實驗室建設能夠為學科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不竭的動力。
  不懈的追求換來了豐碩的成果。2005年,信息科學學院成功獲得了計算機技術應用碩士授予權,學科建設得到了新突破;在現有的計算機應用技術二級學科碩士點基礎上,學院正在積極申報計算機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
   加強教學體系建設,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
學院始終把教學作為中心工作常抓不懈,始終把師資隊伍建設、學科專業(yè)建設、課程建設、實驗實習體系建設、教風學風建設作為中心任務,不斷加強教學體系建設,形成了領導重視教學、教師熱愛教學、投入優(yōu)先教學、制度保證教學、科研促進教學、管理服務教學、全院關心教學的新局面。
  教師隊伍質量決定了辦學水平的高低。信息科學學院采取引進與培養(yǎng)相結合的方式,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目前35歲以下教師都具有博士學位。學院黨政班子長期支持青年教師在職提高,有計劃地選派教師出國進修,定期組織青年教師學術沙龍,幫助他們建立學術交流、項目合作平臺,支持他們加入高水平的學術團隊,并鼓勵教師針對授課對象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十年來,學院教師愛崗敬業(yè),銳意進取,教學效果顯著:教師獲得教育部提名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北京市高校優(yōu)秀黨務工作者、北京市先進工作者、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北京市教育創(chuàng)新標兵、首都高校社會實踐先進個人等各級各類獎勵20次;獲得校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承擔了校級教改項目8項、精品課程建設項目2項、實驗室建設項目1項。
科研工作進入快速發(fā)展軌道
  科研是研究型學院辦學水平的重要參照指標,在學科規(guī)劃和建設目標的指導下,信息科學學院制定了“以科研促進學科建設,以科研促進人才培養(yǎng),以科研促進教學質量”的戰(zhàn)略,加大科研工作和科研投入的力度,創(chuàng)造良好的科研環(huán)境,充分調動教師的科研積極性,科研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十年來,共獲得各類項目立項39項,其中縱向科研項目23項(含國家863計劃項目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1項),橫向及校內項目14項;各類項目經費754.58萬元,其中縱向項目經費443萬元,橫向項目經費303.58萬元,校級項目經費8萬元;發(fā)表科研論文108篇,其中國際雜志論文11篇,國際會議論文30篇,國內核心期刊67篇;學術論文被SCI收錄7篇,EI收錄22篇,ISTP收錄8篇;出版著作26部,其中北京市精品教材1部,“十一五”國家規(guī)劃教材3部;“現代漢語通用分詞系統(tǒng)分析”獲得教育部提名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十一五”規(guī)劃項目“基于筆段網絡的手寫漢字輸入方法和漢字識別方法”獲得中國發(fā)明專利。
  為了解學術前沿,開拓學術視野,加強與兄弟院校及科研單位的合作與交流,學院不定期邀請學術精英和專家來校講學,如中國科學院院士張鈸教授、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鐘義信教授等都曾受邀來校舉辦學術講座,進行學術交流。為了增強學術影響,學院還多次舉辦國際學術會議,如粒計算高峰論壇、語言信息處理和漢語知識研討會等學術會議都在學術界產生了良好反響,為學院的科研工作創(chuàng)造了堅實平臺。
培養(yǎng)綜合能力強、適應面廣的優(yōu)秀人才  
信息科學學院重視學生培養(yǎng)和發(fā)展工作,始終把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放在首位,通過嚴格的教學和政治思想教育,培育擁有“嚴謹、勤奮、求實、創(chuàng)新”的信科學風、“自律、自覺、自強”的信科特質、“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信科精神的優(yōu)秀人才。
  信息科學學院通過各種獎勵措施鼓勵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實踐型競賽,形成了濃厚的學術學習氛圍。在課堂教學之余組織了興趣小組,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課外科技文化活動;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使學生提早進入課題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線性文法及其在智能信息處理中的應用”中的文本加工,國家863計劃課題“面向百科辭典的知識提取技術”,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詞典文本知識自動提取研究”中的人物傳記詞條知識點劃分、生物種屬特征的數據與檢索程序模塊的初步設計等項目都有學生參與。2009年,學院建立了校內實習基地,部分學生為學校黨委組織部、學生處、基建處等多個職能部門創(chuàng)建網站和開發(fā)管理系統(tǒng),贏得了一致好評。2009年組織學生參加了北京市大學生科學研究與創(chuàng)業(yè)行動計劃,20余位學生在專業(y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科學研究并順利完成了科研項目。十年來,信科學子獲得各級各類競賽獎勵200余項,其中從2005年起,在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比賽中,共有七個隊21人次榮獲一等獎,23個隊68人次榮獲二等獎,前后共計200余人次參加;從2004年起,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比賽中,共有1個隊3人次榮獲全國一等獎,3個隊9人次榮獲全國二等獎,12個隊36人次榮獲北京市一等獎,13個隊39人次榮獲北京市二等獎;榮獲中國大學生(文科)計算機設計大賽文科知識競賽二等獎1個,三等獎2個、優(yōu)勝獎1個,北京市大學生數學競賽二等獎2個、三等獎1個,獲得北京市大學生英語競賽一等獎4個,三等獎1個,在“挑戰(zhàn)杯”首都高校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獲得一等獎1個,三等獎2個。2007級學生還獲得“希望之星”英語風采大賽星光獎稱號。
  依托學校多元文化背景和國際化環(huán)境,信息科學學院同多所海外知名高校如:荷蘭萊頓大學、英國里丁大學、美國莫瑞州立大學、澳大利亞科廷科技大學、臺灣東海大學、英國紐卡斯爾大學、英國伯明翰大學開展了多項國際學生交換學習項目,根據我校與國外多所大學的校際交流協(xié)議,每年選送一定比例的優(yōu)秀學生赴這些高校學習深造,使得學生國際視野不斷加強,綜合素質不斷完善。
  受益于學院對教育教學質量的高度重視,信科畢業(yè)生以其良好的知識結構、突出的英語能力和專業(yè)能力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近十年就業(yè)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位居學校前列。據統(tǒng)計,有40%的同學進入國家部委及著名企事業(yè)單位如外交部、新華社、北京海關、IBM、微軟、摩托羅拉、百度、阿里巴巴、華為、惠普等從事技術工作;30%的同學進入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等知名銀行及普華永道、畢馬威等知名金融機構從事系統(tǒng)開發(fā)維護工作;還有30%的學生繼續(xù)深造,考取國內外著名大學的研究生,如清華、北大、中國科學研究院、北航、哥倫比亞大學、卡耐基梅隆大學、約翰霍普斯金大學、喬治華盛頓大學等。
   黨建、團學工作取得新進展
信息科學學院的黨建工作始終圍繞“培養(yǎng)人”這個中心,發(fā)揚傳統(tǒng)、開拓創(chuàng)新,在黨性教育、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班團建設、心理健康等重要領域積極開拓,黨建、團學工作不斷取得新成績。
  學院黨總支通過加強黨員教育、密切黨群關系、提高黨員發(fā)展質量、促進黨員全面發(fā)展,使得黨組織的龍頭作用進一步加強。學院注重學生共性和個性的辯證統(tǒng)一,一方面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團隊精神,一方面鼓勵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實現了“集體發(fā)展,個人進步”。十年來,歷年獎學金獲得者、優(yōu)秀畢業(yè)生中學生黨員占了大多數;學院學生獲得首都高?!跋蠕h杯”優(yōu)秀團支部等各級各類獎勵200余項,在抗擊非典、北京奧運會和新中國成立60周年等重大事件中,全院學生無私奉獻,團結協(xié)作,表現了高度的責任感和良好的精神面貌。
  在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堅持一手抓思想教育,一手抓嚴格管理。學院制定了嚴格的考核辦法和管理措施,制定了《發(fā)展學生黨員工作實施細則》、《學生人事檔案管理實施細則》等學生工作規(guī)章制度,使學生工作做到有針對性、有預見性、有科學性;建立黨總支書記、班主任和輔導員、班長三級管理責任制,堅持班主任、輔導員例會制,書記與學生談心制,教師與學生談心制,用制度保證及時傳達并落實學校有關文件精神,及時分析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傾向,研究學生工作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解答學生在專業(yè)學習中的困惑,指導學生黨支部、團總支、學生會的工作;充分調動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重大問題向教師通報,在學生發(fā)展黨員、評獎評優(yōu)時征求任課教師意見,形成政工干部、教師、學生家長齊抓共管的教育管理網絡,基本做到有制度、有人管、有落實,保證學生有一個穩(wěn)定、積極向上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由于開展了有效的思想教育和疏導,信科學生政治上積極要求進步、學習上刻苦鉆研,學生整體面貌良好、學生的綜合素質大大提高,同時也鍛煉了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獨立工作能力,培養(yǎng)出一批優(yōu)秀的學生干部。
  學院積極開展各種有益于大學生素質提高的形式多樣的團學活動,如計算機知識技能競賽、學習經驗交流會、籃球聯賽、最佳黨團日活動、班風建設活動、“我為舍風建設添光彩”系列活動等等;積極參與學校舉辦的各項校園文化活動,并三次奪得“女生文化節(jié)”桂冠,連續(xù)三年獲得校級運動會冠軍,在各項體育賽事中頻頻獲獎。
  學院高度重視學生工作隊伍的專業(yè)化建設,鼓勵輔導員參加相關培訓、申報科研項目,現已承擔北京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題1個、校級黨建課題3個、發(fā)表相關論文30余篇。
   為推動全國文科計算機教育事業(yè)做貢獻
我校十分重視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率先在全國高校文科開設計算機基礎課程,由信息科學學院的計算機基礎教學部承擔起全校中國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及部分外國留學生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工作。計算機基礎教學部不斷改革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教學效果良好,深受同學歡迎。2008年,信息科學學院當選為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會長單位,校黨委書記王路江任研究會會長,同時,教育部文科計算機基礎教育指導委員會掛靠單位也設在信息科學學院,王路江書記任主任。學院負責開發(fā)和維護的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網站正式運行并取得良好效果。
  經過多年的努力,信息科學學院已經成為高校文科計算機教材的研發(fā)基地,共編寫“十一五”國家規(guī)劃教材3本,其中《Access數據庫應用技術》被評為北京市精品教材。
  十年成長,流光溢彩,堅實的步伐走出一個個精彩的瞬間。這是信科人初踏征程、倍感自豪的十年,也是未來繼續(xù)前行,道路越走越開闊的良好起點。站在新的歷史時刻,信息科學學院全體師生豪情滿懷,志存高遠,將以更加昂揚的精神和更加務實的作風描繪更加美好的發(fā)展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