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曉華

胡劍

劉軍楓

劉運輝

徐建鴻
樂觀積極 迎難而上
劉曉華 建筑學院2004級直博生,研究方向為溶液調濕式空調及熱濕獨立控制空調系統(tǒng)。在導師江億院士指導下,以第一作者發(fā)表SCI論文6篇、EI論文6篇、出版專著1部,已取得專利3項。參與科技部“科技奧運十大專項”之一———“綠色奧運建筑評估體系”研究,該項目獲2005年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曾任清華大學博士生實踐服務團團長、校研究生團委實踐部部長等職。
劉曉華的學術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風順,但她用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和勤奮篤學的精神,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本科入學時被調劑到暖通空調專業(yè),她認定要“干一行,愛一行”,很快就從自己的專業(yè)中找到樂趣,最終以第一名的成績被保送讀研;剛開始讀研時,她也曾一度為缺乏學術成果感到苦惱,但她迅速調整了心態(tài),最終做到厚積薄發(fā)。
有一次,由于一些客觀原因加上 “非典”的影響,原計劃半年搭好的試驗臺遲遲未能建成。劉曉華沒有氣餒,而是堅持利用這個機會鍛煉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她購買和組裝了各種零部件,與實驗室同學密切配合,最終將試驗臺搭建完成,并獲得2003年學生實驗室貢獻一等獎。
劉曉華將自己的學術成果歸功于導師江億院士和耕耘在前的博士師兄:“導師幫助把握大方向,告訴我們該在地上種西瓜還是西紅柿;師兄則做了很多具體的奠基工作,探索如何播種、施肥。所以當接力棒傳到我這兒時,我也理所應當要跟隨他們的步伐,帶好師弟師妹?!眲匀A介紹說,她現(xiàn)在的研究方向很有前途,但還停留在示范工程階段。她表示,在未來十年二十年時間里都將投入其中,努力探索理論成果的實際轉化。
劉曉華強調,思路清晰是做好學術的前提,為此要注意和導師保持交流;閱讀文獻時不要面面俱到,而應重點把握其學術框架,學習其中基本的研究思想;對讀過的論文最好做一番整理,積累每篇論文的要點,這樣的借鑒式學習會很有收獲。
劉曉華這樣總結了自己為人為學的態(tài)度:“很多道理只有在經歷過困惑和挫折后才會真正懂得,所以我并不期待一帆風順,而是努力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在生活中不斷奮進,在挫折和磨難中尋找快樂。”
?。ㄑ型ㄉ缬浾?文浩 梅嶺)
熱愛學術 上下求索
胡劍 物理系 2002級直博生,研究方向為天體物理。曾獲德國、瑞士駐華使館頒發(fā)的 “愛因斯坦獎”和我校第11屆“航天海鷹杯”學術新秀稱號,已發(fā)表SCI論文4篇。目前在導師李惕碚院士的指導下,致力于當前天體物理研究的熱點———高能天體物理學的研究,即通過X射線和伽馬射線波段觀測得到的信息來研究恒星、星系和星系團尺度的宇宙天體物理過程。
在很多人看來,胡劍研究的天體物理學顯得有些高深。但胡劍認為自己并沒有什么特別,只是比較喜歡平靜的生活,感覺學術研究很適合自己的性格,甚至可以說很愜意,所以也就樂此不疲。
是什么讓胡劍取得了今天的成績?他認真想了想,回答說:“平常心和好奇心。”對胡劍來說,“清華博士”這個頭銜并不是什么光環(huán)。如果抱著讀了博士就肯定可以高人一等的想法,反而非常容易產生挫折感。只有本著一顆平常心,踏踏實實、不驕不躁地學習和研究,才有可能品嘗到成功的果實。
胡劍所說的 “好奇心”,則是指對各種知識的渴求。2006年夏天,他作為“愛因斯坦獎”獲得者在德國、瑞士訪問一個月,同行者中有位廈門大學的博士,專業(yè)是統(tǒng)計物理。他們的專業(yè)看似毫無瓜葛,但彼此竟然進行了深入的學術交流。而當前段時間胡劍著手開展新課題的研究時,發(fā)現(xiàn)正好需要用到那位博士所在領域的知識。因為有了先前交流的基礎,胡劍再查找起相關文獻資料時自然就輕松多了。言及此處,胡劍再三請我們提醒各位師弟師妹,應當盡量抓住參加學術會議的機會,在會議上多問多說,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同時也將別人的想法了解清楚,這一來一往的交流過程可以顯著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和學術水平。
說到導師李惕碚院士,胡劍滿懷崇敬。李老師早年的科研環(huán)境極為艱苦,但即使在那樣的情況下,他依然做出了一流的學術成果??梢哉f,李惕碚院士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和他從不言棄的性格是密不可分的。導師的言傳身教對胡劍產生了很深的影響,無論在學術研究上遇到怎樣的困難,他都不輕言放棄。
從導師身上,胡劍似乎總有學不完的東西。正因為如此,他在面對出國深造的機會時,毅然選擇了留在清華園,留在導師身邊。
采訪剛一結束,胡劍就又俯首到桌前投入研究了。我們衷心期待他從學術“新星”成長為學術“明星”,閃耀于科學的天空,為清華增光添彩。
?。ㄑ型ㄉ缬浾?宗少偉 范文娟)
開拓視野 勤奮務實
劉軍楓 化學系2002級直博生,研究方向為功能納米材料的合成與性質研究。在導師李亞棟教授指導下發(fā)表SCI論文6篇。在采用水熱法合成釩氧化合物一維納米材料方面的研究具有國際領先水平。因各方面表現(xiàn)突出,被選派參加第56屆諾貝爾獲獎者大會。曾任化學系研究生會主席。
2006年6月,劉軍楓赴德國林島參加了第56屆諾貝爾獲獎者大會。對她來說,這是一個開闊眼界的難得機會。近距離聆聽大師演講并與他們交流,不僅可以了解到很多極富學術價值的觀點,更能切身體悟大師所特有的、令人心生敬意的科研和生活態(tài)度———他們對科學的追求非常純粹,而在工作之余又能充分欣賞生活之美。通過這次經歷,劉軍楓更加堅定了走科研道路的決心,也更明確了自己要以怎樣的態(tài)度對待科研和生活。
利用假期參加實習實踐也是劉軍楓開闊眼界的好方法。她曾去民企實踐過,參與項目調研、測試和應用。從中她切身體會到,國內一些企業(yè)還停留在技術引進和套用的階段,缺乏真正意義上的核心技術和技術創(chuàng)新;她也曾在知名外企陶氏化學做過研發(fā),深切感受到企業(yè)研發(fā)與高校研究的最大不同,那就是與實際產業(yè)的密切結合。劉軍楓告訴自己,無論在企業(yè)還是在高校做科研,除了追尋探索的樂趣,也要努力為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
劉軍楓說,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要想有所成就,就不能不在每個特定階段明確自己努力的重心,就是說要有所取舍。她在研一時選修了不少非專業(yè)課程,課外時間則主要用來從事社會工作,既鍛煉了自己的能力,也認識了一大批老師和同學,建立了良好的人際關系;而在之后的3年中,劉軍楓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通過不懈努力,她在科研上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突破,每年都有新的論文發(fā)表。
在科研中劉軍楓也遇到過各種困難,但她總是很樂觀,因為認識到“此路不通”本身也是一種收獲?!翱蒲芯褪且粋€不斷探索的過程,正因為有了這種不確定性,才使科研過程本身充滿了樂趣。一段時間沒出成果并不一定是壞事,它可能是一種提醒:是不是該換個方向或角度想問題了?最重要的還是心態(tài)?!眲④姉骺偨Y說。
(研通社記者 黃凌雁 蘇婧)
提高效率 善始善終
劉運輝 經管學院2002級直博生,研究方向為運營管理。在重要國際學術期刊和學術會議上發(fā)表了 7篇論文。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chuàng)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項目———“基于信息技術的供應鏈管理理論和應用研究”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與香港研究資助局聯(lián)合項目———“供應鏈中定價、生產和配送決策及合作策略研究”。曾任清華大學博士生實踐服務團團長,研究生團委實踐部部長等職。
在導師陳劍教授的指導下,劉運輝先后與美國明尼蘇達大學 Kauff鄄man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學蔡小強教授開展合作研究。那時他的工作狀態(tài)常常是這樣的:這邊剛和導師討論完,蔡教授就可能來信提出新的思路和要求;為了充分利用時差,劉運輝又會在臨睡前把研究進展發(fā)給Kauffman教授,第二天早上就能收到對方的回復。這樣的工作流程無疑給了劉運輝很大壓力,但也促使他提高了工作效率:“就像有3個導師同時在督促你的科研進度,想偷懶都不可能。很多人問我為什么既能做好社會工作又不耽誤科研,答案也許就在這里?!?br> 博士二年級時,未來的研究方向成為劉運輝一個多學期都在思考的問題。為此,他花費了大量時間查閱文獻,補充知識?!拔易x過的文獻中,幾乎有一大半都是那時候‘啃’下來的?!眲⑦\輝回憶道,“無論有關的、無關的,我通通都拿來看,希望能從中找到一些關于研究方向的靈感。”劉運輝還經常和導師討論觀點,交流想法。通過不斷深入的思考,他逐漸意識到自己原有思路的一些問題,于是及時轉換了思考角度。很快,他就迎來了自己科研道路上的“柳暗花明”?!白鳛椴┦可?,一定得明白自己到底想干什么,然后集中精力去做好想做的事?!?br> 已經讀到博士五年級的劉運輝,目前最迫切的任務就是找工作。但現(xiàn)在的他并未像很多同學那樣四處奔波,仍將主要精力放在科研項目上。“科研的進度不應該因為我的畢業(yè)而被耽誤,更何況還涉及到與兩位校外老師的合作。我希望自己做事情能夠善始善終?!?br> 劉運輝的座右銘不是什么名人名言,而是他自己對成長的感悟:“峰,是舊的終結,更是新的開始?!币苍S,“清零”對于劉運輝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他習慣于踏實地邁出腳步,去追尋屬于自己的目標;而獲得成功之后,他又會將心情收回原點。在每一次的攀登和重拾間,他為自己的人生之路留下了串串堅實的腳印。
(研通社記者 鄒麗 周飛 鐘華)
找準坐標 合理規(guī)劃
徐建鴻 化工系2002級直博生,研究方向為微化工系統(tǒng)。在導師駱廣生教授指導下,以第一或第二作者發(fā)表論文19篇,其中7篇被SCI收錄,6篇被EI收錄。申請中國專利2項,其中1項已實現(xiàn)工業(yè)應用。全程參與了2項橫向合作項目研究,其中膜分散微結構反應器制備納米碳酸鈣的工業(yè)化試驗取得成功,經專家鑒定為國際領先水平。榮獲第11屆“航天海鷹”杯學術新秀。
徐建鴻很珍視自己剛開始做科研時的艱苦經歷:雖然經常要出差,寫總結、做報告也很辛苦,但可以從老師和學長那里學到很多科研方法,所以非常有收獲。
在結束基本科研方法的訓練后,徐建鴻開始了自己相對獨立的科研道路。為此,他首先進行了大量調研,正是這些基礎調研為他帶來了科研的靈感,讓他有了真正屬于自己的新課題。
徐建鴻坦言,自己曾經也追逐過別人的光環(huán),然而事實證明,那樣不僅沒有帶來好的結果,反而讓自己背上了更大的壓力。只有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點,開拓屬于自己的學術方向,才能走上寬廣的科研道路。
徐建鴻非常感激導師駱廣生教授在這方面給他的點撥:徐建鴻剛進實驗室時,駱老師就叮囑他要突出自己的特長,找到自己的定位。徐建鴻說,導師不僅在學術上給予他很多幫助,而且在做人方面也對他進行了很多引導。
探索的艱苦和探索之后取得的成果都讓徐建鴻記憶深刻:在獨立研究新課題的兩年時間里,他厚積薄發(fā),連續(xù)發(fā)表多篇論文,并且承擔起指導師弟師妹實驗的任務。徐建鴻表示,實驗室里那種相互交流、相互激勵的氣氛,在科研方面給了他很大幫助。
對于未來的擇業(yè)就業(yè),徐建鴻也認為關鍵是要找準定位:“清華的學生都很出色,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發(fā)展方向,就一定會有所作為?!?br> 徐建鴻做事很有計劃性,而且總能不折不扣地執(zhí)行計劃。一旦達到預定目標,他會給自己放一個“大假”,充分休息后再精力十足地投入到工作中。徐建鴻的業(yè)余愛好也很豐富,喜歡各類運動,喜歡上網(wǎng)逛BBS,但是從來 不 在 實 驗 室 上BBS———“該工作時工作,該休息時再休息”,這是徐建鴻的基本原則。
?。ㄑ型ㄉ缬浾?蘇婧 文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