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yǎng)科研文化力 提升學科水平
我校自去年啟動和實施學科水平提升年的戰(zhàn)略舉措以來,全校上下齊心努力,各個學院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令人可喜的成果。我院和兄弟學院一樣,在全院教師的傾力投入下,盡管教學和各項工作非常緊張和繁忙,仍然100%地完成了各項任務指標,其中亦不乏有高質量學術成果和學術研究上的新進展,這些出自老師們夜以繼日勞作、日積月累所結出的科研碩果,確實令人感到十分欣慰!經(jīng)過這一年的學科水平提升工作的探索,我們有以下一點初淺的認識和體會。
首先,學科水平提升的根基是教師學術水平的提高和團隊整體科研實力的增強,而這卻是一個長期的、日積月累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在落實學科水平各項任務和指標時,既要立足當前,又要著眼長遠。所謂長遠就是要為本學科選好戰(zhàn)略方向,從而使教師每一年的學術積累都是在其選定的研究方向上做加法,而不是八面出擊,分散開花。這樣,才有可能經(jīng)過多年的學術成果的積淀逐漸形成本學科的研究特色與優(yōu)勢,在某一特定的研究領域能夠名列前位,從而在學界和業(yè)界具有較大的學術影響力。
其次,學科水平提升的作用是極其深遠的,她不僅是表象上呈現(xiàn)出的各學院科研成果量的積累和質的提高,更重要的其隱含的深層意義還在于:
1.大學從其功能來看既是高層次的化人之所,又是研究高深學問之地。其中對學問的研究和新知識的探求是大學產生的真正動因,科研性是大學有別于中小學的本質特質,因此,學科水平提升年的實施過程可以說是一個通過外在壓力快速促使我校不斷回歸大學功能本然的過程。
2.使教師逐漸養(yǎng)成科研意識,培養(yǎng)起濃厚的學術興趣、樂于質疑和探究問題、為學術而獻身的精神和虛靜守一、專心致志、惟真理是求的超然的人格品性。因此,學科水平提升年的實施過程也是一個推動教師由迫于壓力不自覺的從事科研活動逐漸向源于對科學研究的極大興趣而自覺追求創(chuàng)造與創(chuàng)新的轉化過程。如就今年我院申報的各級各類科研項目上就可以看出這種明顯的變化跡象,全院教師呈現(xiàn)出極大的申報熱情,特別是青年教師勇于作為負責人向國家級項目挑戰(zhàn),踴躍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6項,申報教育部與國家各部委項目5項,申報省社科、省教育廳等省級科研項目23項。截至目前,共申報各級各類項目34項,占我院全體教師人數(shù)的82.5%,這種自發(fā)踴躍申報的熱情是前所未有的。
3.鍛煉了學術隊伍。學科水平提升年的實施過程也是一個引領教師由憑經(jīng)驗和直覺從事學術研究活動向遵循科學研究的規(guī)律和方法從事科研活動的轉化過程。一是培養(yǎng)了教師的科研基本功,幫助教師養(yǎng)成科學態(tài)度,形成良好的學術規(guī)范,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二是培養(yǎng)了學術團隊的合作意識與協(xié)作精神??蒲心芰Φ膹娙躞w現(xiàn)在其團隊合作文化力的強弱,通過學科水平提升年的助推作用,我院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原來那種科研活動孤軍作戰(zhàn)式的“小作坊”模式,促進了學術梯隊的形成。
4.有利于培養(yǎng)科研文化力。科研文化是大學文化的重要內容。世界大學發(fā)展的歷史證明,一流大學總是那種具有深厚科研文化氣息,以強勢科研文化力向世界輻射的大學。德國柏林大學的“學術自由”、哈佛大學的“讓真理與你為友”、耶魯大學的“真理與光明”等均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大學崇尚真理、探求科學的科研文化精神和科研文化力勢能。因此,學科水平提升年的推進過程也是在全校逐步形成科研文化氛圍,培養(yǎng)學術精神文化,進而積淀大學文化內涵的過程。
總之,經(jīng)過一年來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我院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我們也深深感到,與國內和省內一流學科比較,在學科建設的諸多方面還存在著明顯的差距,學科水平提升面臨的任務仍十分繁重,申博的近期目標也已近在咫尺。作為一個歷史上以教學為主的省屬地方高校,學科水平提升和科學研究之路才剛剛開始,目標崇高而又任重道遠。在科學上面沒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在那崎嶇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勞苦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我院愿與各兄弟學院一道,積極探索學科提升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徑,從組織、制度、機制、軟硬件條件等方面努力為教師科研活動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為實現(xiàn)我校科研上水平、學科上層次,營造一個具有豐富大學文化內涵,追求真理、嚴謹求實,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負,崇尚學術自由,提倡理論聯(lián)系實際,具有崇尚道德、大度包容和強烈批判精神的現(xiàn)代意義的大學,做出我們這一代人應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