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黃可龍:一位化學教授的人生分子式


  分子式———用元素符號表示物質分子的組成及相對分子質量的化學式。
  黃可龍教了一輩子分子式,研究了一輩子分子式,而在他身上,忠誠、敬業(yè)、無私、堅毅、奉獻、慈孝……這些優(yōu)秀品質,構成了一位共產黨人閃光的人生分子式?!稍L札記2009年6月以來,中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的師生們明顯察覺到:他們院長黃可龍更忙了,腳步越來越快,性子越來越急,在辦公室、實驗室待的時間也越來越長了。
  盡管從表面上看,黃可龍一如往常,可總讓人隱隱地感覺:他仿佛與什么在賽跑。
  研究生的論文,他催著盡快完善;手頭的項目,他催著抓緊進度;人才引進,他催著趕緊落實;十二五規(guī)劃的制定、新化學化工大樓的建設融資、深圳工程碩士生班的開辦……一件件關乎學院發(fā)展的大事,他比以前盯得更緊了。
  妻子彭紅揪心地看著在整日忙碌中日漸消瘦的丈夫,卻無處訴說。
  只有她知道,此時丈夫身上揣著一張剛接到的“原發(fā)性肝癌晚期”的診斷書,而黃可龍不準她向任何人透露半點。醫(yī)生說,他最多還有三個月。
  彭紅唯一能做的就是致電遠在美國加州深造的兒子,讓他趕緊回國,將原定于當年10月辦的婚事提前到8月辦理,理由是爸爸可能要去德國工作一段時間,她怎么也要讓黃可龍在生之年親眼看著唯一的兒子成家。
  而黃可龍則將這一切拋在腦后,以沖刺般的狀態(tài),一頭扎進工作。
  “當時,誰也不知道院長身患絕癥”。院辦主任蔣利武回憶:“只要他一到辦公室,就一刻也閑不下來,找他的師生常常在門外排起了隊?!?br>  高水平人才的引進和培養(yǎng)是黃可龍當下最急迫的事。他深知:“人才決定學院的成敗興衰,是我們的命根子”,僅2009年7月至2011年3月,他先后從哈佛大學、耶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牛津大學、東京大學以及國內著名學府引進了17位博士和博士后,一時間,化學化工學院青年才俊云集。
  宋相志博士回憶:他09年9月從哈佛回國來校,從研究方向的確定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申請,都是在黃院長親手指點下進行的;從耶魯引進的徐海博士來校后,住宿條件較差,黃可龍親自上下奔走,為他改善;學生李世彩母親生病,黃可龍聽說后親自替他訂好機票,并塞上千元路費,催他趕緊回家看看;于金剛博士家里裝修缺錢,黃可龍慷慨掏出3萬元給他應急……這些才俊們可都是黃可龍的心頭肉。
  新來的博士們說:“我們都是被黃院長的真情實感和人格魅力吸引而來的”。
  彭紅說:“對自己兒子都沒有這么操心,家里購房、裝修、搬家,他連問都不問”。
  黃可龍是要把一個高素質、高水平、年輕、健康而充滿發(fā)展后勁的研究創(chuàng)新群體,留在身后,留給中南大學,留給他畢生奉獻的化學化工事業(yè)。
  確診以來,妻子還發(fā)現(xiàn)黃可龍一個秘密:只要人在學校,他每天再忙,也要抽時間回家陪陪4位老人。1983年結婚以后,黃可龍就把父親、母親、岳父、岳母全部接到家里贍養(yǎng),一養(yǎng)就是28年,全家人年齡加起來超過500歲。
  在他被確診為肝癌晚期到他去世的近兩年時間里,黃可龍忍受著病痛的折磨,在管理學院的同時,主持承擔著“液流儲能電池電解質的溶液化學研究”、“石煤釩礦低污染提釩新技術”、“高COD廢水處理與資源化”等8個國家重大基礎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教育部高技術項目;悉心指導著24名碩士研究生,20名博士研究生;撰寫或修改了大量的學術論文,2009、2010年,以他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國內外雜志發(fā)表論文61篇,被SCI收錄29篇;EI收錄3篇;CSCD收錄9篇,論文數(shù)量在全校4000余名正副教授中排名第二。
  黃可龍?zhí)α耍k公室或是實驗室的燈光常常亮到深夜,不管是平日還是周末、節(jié)假日。
  這種“不要命”的架勢,令彭紅非常憂慮,學護理出身的她十分清楚,勞累和體力透支是肝病的大忌?!白约翰蛔⒁?,藥都白吃了”!彭紅曾一賭氣將黃可龍反鎖在家中,黃可龍猶如籠中困獸,在家中不停地轉圈、跺腳、生悶氣,彭紅又怕郁氣更加傷肝,只好依他。黃可龍歉意地笑笑,安慰她:“工作是最好的治療”。
  一直給黃可龍治病的湘雅醫(yī)院范學工教授回憶:“確診之后,他再沒來過,每次看病都是他妻子在家替他抽血,送來化驗,開點藥帶回去”。
  懷里揣著治療肝癌的“索拉非尼”,拎著個筆記本電腦,兩年間,黃可龍拖著病體,省內省外,跑得更頻繁了。
  學院科研秘書朱敏“最怵”跟院長一起出差:“每次出差,都像救火,馬不停蹄,辦完事就走,車上、下榻處,不是在趕材料,就是改文章。連軸轉,一般年輕人都受不了”。
  強烈的藥物反應,使黃可龍雙腳嚴重潰爛,頭發(fā)一把把脫落,他明白自己的時間所剩不多了,索性豁出性命,在生命的倒計時中,爭分奪秒,為學院發(fā)展多做點,再多做點……中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前身,是原中南工業(yè)大學化學化工系,與其他學院相比,學科、師資、條件各方面底子薄,基礎差。黃可龍擔任院長的十六年間,嘔心瀝血,勵精圖治,帶領全院師生艱苦奮斗,硬是把一個綜合排名長期靠后的單位,發(fā)展成為一個擁有國家工科化學基礎課程教學基地;國家化學實驗化學示范中心;有色金屬資源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教學團隊;4門國家精品課程;1個國家特色專業(yè),能承擔國家973、自然科學基金和眾多省部級重大科研項目,年進??蒲薪?jīng)費從當年的100萬元躍升到2010年3000萬元,發(fā)表SCI、EI收錄論文總數(shù)、被引用次數(shù)穩(wěn)居全校第一,連續(xù)5年在學校綜合測評中名列前茅的先進單位。
  2009年9月,化學化工學院被授予“全國教育系統(tǒng)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2010年9月23日,是黃可龍最舒心的日子,這一天,美國湯森路透《基本科學指標》統(tǒng)計機構發(fā)布:中南大學4個學科進入全球ESI學科排名的前1%,其中化學學科榜上有名,這標志著,化學化工學院在國際國內的學術水平和地位躍上了一個嶄新的臺階。
  此時,肝腹水已經(jīng)很嚴重,身體愈加虛弱的黃可龍,仿佛注射了一劑強心針,他強忍病痛,振作精神,琢磨著怎樣乘勢而上,在全國和世界提升學院的影響力和輻射力。
  經(jīng)過緊張籌備,2010年10月,學院連續(xù)承辦了第六屆全國化學工程與生物化工年會、第七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第六屆國際分離科學與技術會議等三個大型會議,其中兩個會議規(guī)模超過1200人以上,全國幾十位院士、長江學者、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應邀與會,盛況空前。從邀請專家、準備資料、籌措經(jīng)費到會議組織,黃可龍事無巨細,親力親為,每天超負荷運轉著。
  2011年3月31日,在連續(xù)兩天為科技合作在湘西崇山峻嶺奔波十余個小時后,黃可龍的病情急劇惡化,住進醫(yī)院。病床上,黃可龍仍閑不住,每每打完點滴,他常常帶著預留的針頭,悄悄溜出醫(yī)院,來到辦公室、實驗室,堅持工作。
  據(jù)醫(yī)生護士們說:“病床上,黃院長時刻電話不斷,都是工作上的事??沙似迌海苌儆腥藖硖酵?。其實他們不清楚,黃可龍每次住院不準通知任何人,同事、師生沒人知道。
  4月18日,學院開院務會,黃可龍剛排掉腹水,感覺輕松了一些,便執(zhí)意前往。妻兒竭力勸阻,黃可龍說:“都是大事、急事,講幾句就回”。
  化學樓樓下,黃可龍關照兒子黃啟瑜:“你在車里等著,我上去半小時就下來”
  當一臉憔悴的黃可龍蹣跚著一步一步地挪進會議室時,與會者驚呆了,趕緊扶他坐下, “不要緊,開會”。 黃可龍無力地擺擺手:“今天我只講4點意見”。一片肅穆,只有黃可龍?zhí)撊醯穆曇粼跁h室回響:“第一,新化學化工大樓配套資金還有2000萬缺口,拜托大家多想想辦法;第二,關于引進周飛艨教授和楊兆光教授的“千人計劃”工作……”剛講完兩點,黃可龍再也支撐不住了,無力地合上眼睛,沒了聲音。
  “去休息吧,院長”!副院長劉又年教授輕輕搖醒黃可龍,攙扶著他,在大家的目送下離開會議室。走廊里,黃可龍忽然想起:“一位在日本的研究人員,很突出,準備申報千人計劃來學院工作,材料不錯,你代我與他聯(lián)系,把這件事辦好”。此時的黃可龍,連打開電腦的力氣都沒有了。劉又年教授在他的指點下,從電腦中取走材料,將他火速送回醫(yī)院。
  當天,黃可龍陷入重度肝昏迷。他刻意隱瞞了近兩年的病情隨即被公開。
  湘雅三醫(yī)院老干病房。探視黃可龍的人們川流不息,每天多達一二百人,有朝夕相處的學校師生,也有從四面八方聞訊趕來的校友;有學校及兄弟院校的領導,也有化學化工行業(yè)科研生產單位的代表,鮮花堆滿了整個病室……這些,黃可龍看不到,也聽不見了,他一直在昏迷之中。
  注視著病床上兩頰深陷,全身插滿管子的黃可龍,相處二十多年同門師弟劉又年教授心情哀傷而沉重,他親眼看著黃可龍是怎樣舍死忘命工作而累到的。
  “又年,來了”,黃可龍?zhí)K醒過來,“剛才做了個夢,夢見我們在《JACS》上發(fā)文章了”。
  劉又年教授淚濕眼眶:“會的,會有那一天的”!他知道,在世界化學化工學科最高級別的《JACS》(美國化學會志)發(fā)表學術論文,是化學化工學院走向一流的重要標志,也是師兄和全院師生多年來一直追求的夢想之一。
  一個多月來,全天24小時陪護在父親床前的黃啟瑜說:“父親大部分時間都處在昏迷中,偶爾講些胡話,不成句,聽得清幾個詞:配合物…醌類…酯類…,像是在給學生講課,又像在討論項目”。
  2011年5月8日,黃可龍的心臟停止跳動。
  送走黃可龍近一個月了,院長辦公室一直保持著原狀,化學化工學院的師生們追思著黃可龍,始終覺得他不曾離去,或許正在出差;或許是太累了,在家歇息沒來上班……徐海、宋相志等幾位海歸博士們商議著,是不是寫封信給總書記,說說他們的黃院長……學院黨委書記冷幟明用10個字表達了師生們的心聲:“北有孟二冬,南有黃可龍”。
  編后:黃可龍,許多中南人再熟悉不過的名字。他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師,在講臺上辛勤耕耘30年,訥于言而敏于行,蹊上桃李芬芳;他是一名默默無聞的科研工作者,在研究的道路上求索不止;勤于行且敏于思,途中碩果累累;他是一名勤勤懇懇的管理者,事無巨細、親力親為,帶動化學化工學院實現(xiàn)了跨越式發(fā)展;他是一名用行動踐寫諾言的共產黨員,將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黨的教育事業(yè)。2011年5月8日,當黃可龍因病離世,他的事跡卻插翅而飛,感動了無數(shù)人。“七一”前夕,校黨委決定追授黃可龍同志為“優(yōu)秀共產黨員標兵”,號召全校師生員工向黃可龍同志學習:學習他忠于事業(yè)、追求卓越的崇高境界,學習他敢為人先、勇于拼搏的創(chuàng)新精神,學習他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的奉獻精神,學習他自強不息、堅韌不屈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