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學
癥
“手機成了課堂上最大的消遣,逛空間、刷微博、看小說,一節(jié)課很快就打發(fā)過去了。心情不好,或感情遇到問題,就更不想上課,不想吃飯,不想見同學,什么事情都不想做,寧愿一個人窩在宿舍睡覺。翹課似乎成了常事,宿舍里我是翹課最多的?!?———自述者珍珍 丁丁上課前,依依不舍地離開宿舍,心里有一萬個不愿意;課堂上,老師一個人講得起勁,我在下面玩手機聊天睡覺,不亦樂乎;下課回到宿舍,看著課程表策劃著今天要怎樣翹課。已是大三的我,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厭學,只覺得厭學似乎隨大學一起成長,對學習越來越?jīng)]有感覺,對課堂僅有的感覺就是———不想上課。
大學生活完全沒有我高中時想得那么精彩。從大一到大三,滿是理論的課本,無聊缺乏實踐的課堂,讓我從來沒有過主動上課的欲望。漸漸地,厭學的情緒變得越來越嚴重。上課不管遲到還是早到,最后一排的座位肯定非我莫屬。即使在上課,我也很少認真聽老師講課。手機成了課堂上最大的消遣,逛空間、刷微博、看小說,一節(jié)課很快就打發(fā)過去了。心情不好,或感情遇到問題,就更不想上課,不想吃飯,不想見同學,什么事情都不想做,寧愿一個人窩在宿舍睡覺。翹課似乎成了常事,宿舍里我是翹課最多的。我的大二似乎就是這樣過來的。
課后,本該認真完成當天老師布置作業(yè)的我卻不斷地給自己找各種理由,“上完課了還做作業(yè)肯定沒效率,倒不如給自己疲憊的大腦放松一下再做?!庇谑牵液敛华q豫地插上網(wǎng)線,開始放松大腦,享受“與學習無關(guān)”
的快樂。到了該交作業(yè)的時候,我只能“臨時抱佛腳”,將舍友的“杰作”拿來copy一番。
前幾次copy作業(yè)我心里還有些許愧疚,可久 而久之,“沒事兒,過幾天認真把書看一看,照樣可以做出來”的心理暗示就讓原來愧疚的心變得理所當然。
一個人的時候,偶爾會想如果我的大學就這樣過,那四年豈不是什么都沒學到。這時我會像良心發(fā)現(xiàn)一樣告訴自己:以后不準翹課,上課不準玩手機,專心聽講,好好復習。但事實證明,這些似乎對我來說都是徒勞的,只要一上課,腦袋就習慣性不受控制,思緒亂飛?,F(xiàn)在的我再也回不到高中那個認真聽課的年代,專心上課似乎已經(jīng)成為一種奢侈。
想到了高中時常開的一句玩笑:分分分,學生的命根。但現(xiàn)在,我感覺對大學它似乎更貼切。平時不上課,期末拼命學,目的只有一個:不掛科。
前幾天,看到朋友空間發(fā)的狀態(tài):大學,你厭學嗎?記得我的回復是:我都想休學了。轉(zhuǎn)眼大三也要過去了,在僅有的不到一年的大學生活中,我想讓自己換種方式學習,遠離厭學癥,認認真真地學習一年。
親愛的同學,如果你是一個認真的好學生,請記得告訴我你的學習良方。
幫你支招中文系助教姚麗君:
大家都覺得不能過分看重成績,高分低能的學生比比皆是,但成績證明了你的學習力,證明了你的競爭力、上進心、責任心,這些規(guī)律在百分之九十的情況下是正確的。現(xiàn)在,至少一半學生對所學專業(yè)痛并恨著,因為不喜歡,所以成績不好,合理!問題在于,你沒有學習這門專業(yè),那么你自選興趣專業(yè)是什么,你是否在你感興趣的領(lǐng)域里專業(yè)起來了?如果你在另外一個領(lǐng)域頗有心得和成績,那也充分證明了你具備非常強的學習力,尤其是你的自學能力。
大學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人格、獨立思想的地點和階段。大學里除了學習知識技能外,重要的是學會思考人生的價值怎樣來衡量;重要的是每一次正直、憐憫、勇敢和犧牲之行為能夠使人充實,讓人強大或能夠激勵他人;重要的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性格。
現(xiàn)在對你來說也許對學習有著很大的抵觸,但是人生任何一個階段又何嘗不會有困惑、迷茫呢?多讀書吧,其中一定有你要找的答案,雖然不是每本書看了都一定有用,所以拋棄那些過于功利的想法吧。盡管每次網(wǎng)到魚的不過是一個網(wǎng)眼,但要想捕到魚,就必須要編織一張網(wǎng)。09新聞吳燕茹:
我認為可以通過三個步驟慢慢擺脫厭學頑癥。首先要談談我們曾經(jīng)的夢想。很多人和我一樣,不止一次地告訴過自己:一定要好好讀書,不辜負辛勞的父母和自己沉甸甸的夢想。認真審視今天的你,是否已經(jīng)在忙碌的社團工作或者一頭熱的兼職工作中慢慢忘卻了自己曾經(jīng)的夢?不,千萬不能!
其次,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書籍也是擺脫“厭學癥”的一大良方。大學圖書館是知識的海洋,書籍種類極其豐富,一定有我們喜歡的書。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興趣的引導下,我們會慢慢養(yǎng)成每日讀書的習慣,厭學情緒也會慢慢找到發(fā)泄的出口。
最后,尋找學習專業(yè)知識的動力,通過老師推薦或同學介紹去閱讀專業(yè)書籍。有人認為理論知識毫無用處,并且枯燥無味,但無疑,理論知識也是相當重要的,關(guān)鍵是讓它們派上用場。拿新聞學專業(yè)來說,實踐性極強但同樣需要理論知識指導,只要把理論知識靈活地運用在平日的新聞實踐中,就會成為學習專業(yè)知識的無限動力,學習目的當然也顯而易見。
只要我們擺正心態(tài),抓住夢想、找準興趣、尋找動力,相信“厭學癥”將會在這“三部曲”中無處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