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百年恩情 師承河大


  在我們周圍,有這樣一群學子,在他們還未進入這所百年學府之時,就已將“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訓爛熟于心,對這里產生了無限的向往,渴望自己也能成為河大園的一份子。因為,他們在中學時候的部分老師,也是從河南大學走出的優(yōu)秀學子。
  育人傳“明德新民”
  寧長青,是從河南大學走出的“鐵塔牌”學子中的一員,是信陽市教育系統(tǒng)教學技能競賽高中數學組一等獎、“感動信高十大人物”之一,但他最珍惜的,卻是同學們口中相傳不息的“長青大俠”。
  “記得那次他的右手纏著繃帶,在課前先給我們道了歉,說自己寫字不便,口述的內容較多,需要同學們自己多記。”2007屆信陽高中學子孫藤在講述這段往事時,哽咽多次,神情間難掩對寧老師的感佩之情。離高考還有兩個月左右時,寧老師不慎摔壞了右胳膊,但他沒有選擇找人代課,而是堅持在三尺講臺之上繼續(xù)“傳道授業(yè)解惑”。他為了不耽誤同學們學習,開始學習用左手在黑板上艱難地寫字。常常一節(jié)課下來,他的上衣已被汗水所浸透。講臺上堅毅的背影和他依舊幽默的談吐讓同學們親切地稱他為“長青大俠”,但“大俠”或許不知,那一個月里,究竟有多少同學是眼里噙著感動的淚水聽完數學課的。
  在河大四年的大學生活,讓寧老師銘記最深的四個字便是“言傳身教”。作為高中的班主任,他始終堅持用言行來影響學生。同樣來自信陽高中的張冬平告訴筆者,有一次他跟別人發(fā)生了沖突,以至于打了起來,但是,寧老師沒有對他大發(fā)雷霆,而是把他喊到食堂一起邊吃邊聊。和睦的氣氛和友善的談話讓他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真正地將老師看作是值得信賴的朋友?!拔也粩嗟赝晟谱晕?,是希望能給他們帶來好的影響,至少不會讓他們將來恨我這個當老師的。這樣做,不正與母校校訓中‘明德新民’的訓誡相一致嗎?”寧老師在采訪的最后對筆者如是說。
  從師承“止于至善”
  汪承輝,是我校工商管理學院2010級學生。從初入大學到融入生活,從社團活動到專業(yè)學習,兩年的大學之路在他的腳下看似比同齡人要平坦得多。
  不同于很多人把學習看做是需要應付的差事,他將學習看做是一個“補充自我”的過程。宿舍的書桌上,堆滿了各種書籍和他一筆一劃記下的隨感。隨手翻開案頭的《全球通史》,那些“花紅柳綠”的布景是他讀書時做下的記號。當面對贊許聲時,他總會面帶疑惑地說:“我知道的并不多,這并不是妄自菲薄?!?br>  這些好習慣讓他在大學生活中如魚得水,而這些習慣的培養(yǎng)者,正是他高中的地理老師、從河大走出的優(yōu)秀學子———張向春。他常在課堂上提起學習要堅持“篤學尚行,止于至善”。每次大考結束,他都要求同學們通過核對答案來進行“再學習”?!斑@樣做是希望他們能夠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并在核對的過程中學到新的知識,明白‘學海無涯’這個道理。”張老師的要求是他對自己大學生活總結的結果。大學四年,他對圖書館如癡如醉,一有時間便會在其間穿梭,解決一個問題又會發(fā)現新的問題。漸漸地,他發(fā)現自己的知識儲備越來越強大,思考問題與理解問題的能力也變強了很多?!啊V學尚行,止于至善’的訓示我想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你們要謹記啊?!痹诓稍L結束時,張老師還不忘激勵我們。
  “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是河南大學的校訓。它被鐫刻在南大門門楣之上,提醒著出入這里的每一位學子。一百年來,一代又一代的河大人在這里浸染著博雅的豐澤,傾享著鐵塔的饋贈。
  走出,便是傳承。走上講臺的無數河大學子,在教學的第一線身體力行,將河大不事浮華、嚴謹樸實的精神傳授給自己的學生。那從百年河大依依傳來的訓誡,總會引導著他們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地步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