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且聽百家言“蘋果三件套”事件一時間成為輿論熱點。一位家長說:“自己一年收入還不到5萬元,孩子上大學,一年學費生活費至少得花1萬元,現(xiàn)在買數(shù)碼產(chǎn)品又得花1萬多元,‘真的傷不起’?!辈贿^對于孩子的“要求”,多數(shù)家長還是選擇了依從,“畢竟孩子考上大學不容易,咬咬牙還是給買了吧,我們艱苦點也行?!?br> 針對這個事件,記者在校園里展開了調(diào)查。機電工程學院的2012級新生陳炳序說:“我們應該體諒家長的不易,再說‘蘋果三件套’我們也不需要,有一個普通的手機方便聯(lián)系就行,需要電腦的話,買一個普通的電腦能夠滿足自己的學習就好?!崩韺W院的2012級新生史周安說:“其實,這是一種滿足自己虛榮心的行為?,F(xiàn)在的好多學生都愛面子,感覺那些普通的手機拿不出手?!鞭r(nóng)學院的一位研究生說:“現(xiàn)在的社會過于看重外在,學生上大學后與其他人攀比,是想獲得‘面子’,其實可以理解。”我們隨機采訪到的一位老師說:“追求高消費應該看看自己的實際經(jīng)濟實力。如果個別同學家里有條件買得起‘三件套’,那這樣并不過分。但是,家里沒有條件,仍追求高消費,就是學生的個人問題了。消費應該適可而止,依據(jù)自己能夠承受的限度適度消費。
但條件允許,得來容易,反而不懂得珍惜。
盲目攀比、追求高消費不可取?!币灿腥苏J為:有了攀比心,才會有上進的動力。機電工程學院的大二學生王亞超對這種盲目攀比的現(xiàn)象表示很厭惡,他說:“應該讓這些人自己去掙錢,體會下掙錢的難處!”
消費觀念兩邊倒在采訪中,學生普遍有兩種消費模式,而這種差異的根源,還是與個人的家庭環(huán)境和生活背景有很大的關(guān)系。不同家境的學生的消費模式不盡相同。
在對家庭背景是農(nóng)村的大一新生的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他們對消費的意識還處于完全未知的混沌階段,首先表現(xiàn)在他們尚未明白自己消費的走向,其次表現(xiàn)在他們對消費的盲目性。一位來自安陽的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的新生告訴記者,她明顯感覺到了花錢如流水,包括軍訓服裝、生活用品、吃飯花銷在內(nèi),她對自己不到一周就已經(jīng)花了五六百元表示很焦慮。當問及是否在軍訓結(jié)束后有生活方面的其他規(guī)劃時,她表示:“自己的主要目的是學習,其它沒有想太多?!睂τ谒麄兊纳蠈W裝備,他們大多表示,自己的裝備很簡單,只要夠用就好,并不在乎是否流行,并且以家庭經(jīng)濟能力為主,個人需要放在第二位。
另外一組學生相比之前的一組學生更為向往軍訓之后的新生活,很想在鄭州轉(zhuǎn)轉(zhuǎn),在附近逛逛街,購買一些衣物。當問及自己的消費理念時,他們表示還是以自己的喜好為第一位,以父母的建議為參考。當問及自己的開學裝備時,相比之前的一組學生,他們購買的都是價格在兩千左右的智能手機。他們對高端電子產(chǎn)品不是非常熱衷,但還是以個人喜好為主,價格放在第二位。與第一組大學規(guī)劃以學習為主的學生相反,他們更希望豐富自己的課余生活,做兼職也不像第一組那樣是為了獲得經(jīng)濟來源,而是想獲得更多的人生經(jīng)驗,并表示自己會盡量理性消費,但是也不可避免會有感性消費的一面。這些學生大都是家境比較優(yōu)越的。
“開學消費”,避奢入儉應是第一課孩子考上了大學,不少家長都對孩子言聽計從。從學費到生活費,從床單被罩、衣服鞋帽到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開學季”變成了“燒錢季”。
記者認為,家長不能一味迎合孩子的物質(zhì)需求,在孩子還沒有經(jīng)濟能力的時候,應該對其適當?shù)丶s束,讓孩子在自己獨立生活之初就養(yǎng)成節(jié)儉的好習慣,這對孩子樹立合理的消費觀念、學會統(tǒng)籌規(guī)劃自己的生活都能起到積極作用。
在對校區(qū)、二區(qū)、桃李園的近200名學生的調(diào)查中,近乎九成的同學都有感觸:“錢花得太快啦!”“路費話費生活費,費費待繳,飯卡網(wǎng)卡公交卡,卡卡待充。錢真的是不值錢?。 薄昂孟袷裁炊歼€沒有買,錢就不知花到哪去啦!”“整天隨身帶著錢,好像還是不夠用……”言語間無一不帶著郁悶與無奈。他們,正在從自己親身的消費中感受到金錢的力量與無所不在的掌控力!這是第一步,認識到理財?shù)闹匾?,是正確消費的開始!
來到大學,獨立生活,面對著一張儲有大數(shù)額金錢的銀行卡,確實是個不小的誘惑,不少人表示不知道要怎樣去消費。當然,也有一部分很理性很自主的同學,他們早就規(guī)劃好了如何消費,只把錢花在有意義的地方。農(nóng)學院的一位大三學生說:“自己大一時生活沒有規(guī)劃,整天感覺花錢太多卻又不知道都花在哪里了,大二后養(yǎng)成了自己的理財方法,真的省了不少錢。”然而,這個比例過于小,還不到兩成……在現(xiàn)實中摸索,逐步規(guī)劃自己的生活,合理消費,學會理財,才能逐步找到適合自己的消費方式!攀比成風誰之過9月24日,記者就這一問題采訪了我校學生處副處長徐佳老師。徐佳老師表示:“對‘蘋果三件套’事件早有耳聞,并笑稱自己不是‘果粉’,對于很多大學生‘果粉’的心情確實有點難以體會。但是我們大學生不能盲目攀比,消費應該根據(jù)自己家庭的經(jīng)濟能力適度消費?!?br> 徐佳老師認為越有攀比心的學生越是不自信。每個人都希望獲得別人的肯定,都希望褪去自己身上黯淡的東西,那么攀比心的存在是很正常的。如果攀比心用在了學習工作上,它或許會成為我們前進的動力,讓我們更加堅強地朝著目標前進,去改變自己的生活。但是,如果攀比心用在了消費上,那么市場經(jīng)濟下一些不太成熟的東西在90后的人生觀沒有樹好屏障的狀態(tài)下深入他們的內(nèi)心,勢必會引起一些消費觀上的扭曲。徐老師還說,自強自立的大學生懂得自己要做什么,更懂得個人魅力與個人影響力不是外在的,而是一種內(nèi)在的人格修養(yǎng)。畢竟,內(nèi)心的強大猶如強大的樹干,它遠比鮮花那些外在的華麗更容易得到尊重和認可。
其實,大學生攀比現(xiàn)象不僅與自身家庭、自身素質(zhì)有關(guān),還與現(xiàn)在的社會風氣有關(guān)?,F(xiàn)在的人們過于看重表面,追求享受,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學生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獲得所謂的自尊,于是就形成了盲目攀比、高消費的風氣。另一方面,有些家長對自己的孩子過于寵愛也在一定程度上縱容了大學生的這種不良的風氣。
攀比風的席卷而來向我們預告了年輕的一代在高科技時代下的茫然無措。市場經(jīng)濟,商家牟利,自信缺失,思想饑渴,眾多外在、內(nèi)在的因素導演了這場“蘋果三件套”的龍卷風。但是,正因為我們是年輕一代的大學生,正因為我們風華正茂,我們更應拉緊生活的帆,用知識武裝自己,用理想充實自己,在這場風暴中堅定自己正確的消費觀,駛向成功的彼岸。
大學,我們應該做什么“作為學生,學習為本!只有把學習搞上去,才能夠真正游刃有余。學生來到學校,面對的誘惑很多,但始終應該記住自己的本職工作———學習,在不斷地學習中提高自己。要學會選擇,要學著借助他人的幫助,適應環(huán)境,鍛煉自己的能力。只有知識加覺悟,才能真正有所得。學生該如何,老師說,家長說,學校說,社會說…….這些都不是關(guān)鍵,關(guān)鍵在于學生自己的領(lǐng)悟?!睓C電工程學院的劉存祥老師如是說。
在大學,我們已是成年人了,我們必須規(guī)劃好自己的人生。在大學這個相對寬松的環(huán)境中,切不可忘記自己最初的目標,所謂的“蘋果”均是浮云,沉下心來,精心專研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zhì)才是王道。
當然,利用課余時間參加兼職“為生活減壓”是可以的。在自己的時間、精力允許,功課已經(jīng)完成的情況下做些兼職,既減少了家庭負擔,也在一定程度上積累了自己的社會經(jīng)驗,但是兼職不可“狂熱”。
大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學習專業(yè)知識、培養(yǎng)興趣、提高綜合能力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如果穿上了攀比享樂的戲服,想必演繹出來的只不過是過眼云煙。只有避奢入儉,放下虛榮,端正航向,我們才能在這個舞臺上綻放出最真實、最優(yōu)秀的自己。記者感言:
對于“蘋果三件套”,它的存在是高科技的進步,并無過多的對與錯,但是去買“蘋果三件套”的大學生在消費觀上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問題。
高中生就像握在手里的風箏,受到保護,不被摧殘。但是大學生不同,雖然我們的下面還有一根沒斷的線,但是我們卻必須獨自承受風雨了。我們有了自由,但更多的是風險。所以,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努力提高自己,去好好適應這個半社會生活。如果“三件套”可以讓我們從中汲取更多的知識,儲備更多的力量,那么在家庭條件允許的情況下?lián)碛羞@些東西也無可厚非??傊灰L箏的線還在,我們就必須考慮線的強韌程度。
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是當務之急。大學是一個外松內(nèi)緊的地方,我們不應被表面所迷惑。我們應該在自己最為年輕健康陽光的時間里,讓自己的內(nèi)心豐滿起來。對于剛來的大一新生來說,更應該在大學初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做好學習和生活上的規(guī)劃,多讀、多寫、多聽、多想、讓知識為自己帶來更多的財富。
至于消費,應該以奢為恥,做到理性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