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寫作
言論,是公開表達的見解、態(tài)度或說明。它是人們交流思想、傳遞信息、抒發(fā)情感的重要工具。在言論中,標題往往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既是言論的靈魂,也是言論的“眼睛”,是吸引讀者的關鍵。在新媒體時代,言論標題能不能一下子把讀者的視線吸引過來,再停留幾分鐘,是個艱難的任務。那么,如何讓言論標題吸引讀者眼球呢?一、獨特性標題要有獨特性,讓人眼前一...
陳述事實部分,僅有一句話,“近日,魯山縣牛郎織女愛情主題雕塑受到媒體和網(wǎng)民朋友的關注”。這個“關注”太過模糊,到底大家是如何關注的?是現(xiàn)場采訪還是網(wǎng)上評論?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人說過什么過頭話?回應關切部分,一個“初步調查”就可以對縣住建局黨組書記、局長黨某某予以免職,理由是什么?沒提。他到底犯了什么錯,是黨紀還是國法,依據(jù)哪條哪款,...
無論以什么樣的形式,文稿也好音視頻也罷,媒體人的日常似乎就是不斷地輸出再輸出,掏空自己,滋養(yǎng)他人。而消耗如此巨大的“工種”,失去給養(yǎng)就失去了向上的動力。信息碎片化時代,“時效性”要求媒體人不僅要嗅覺靈敏更要儲備豐富,“邊干邊學”,“活到老學到老”只是媒體人的基本操作,日常工作中,媒體人需要不斷自我提升來保持職業(yè)敏感性。對市場變化的靈敏...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硬實力和軟實力應是一個國家相得益彰的“兩翼”,隨著綜合國力的提升,建立在國際傳播能力基礎上的文化傳播力、文明影響力也須得到相應加強。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當前...
我舉個例子,不管你的文章內容多精彩,開篇這樣寫,“近年來,我省……”“近年來,我市……”“近年來,我縣……”誰還有讀的欲望呢?刪掉“近年來”這3個字,你再讀,是不是就順暢了、舒服了?你不信?我給你舉個例子。以《人民日報》2023年8月30日頭版頭條《黑龍江踐行大食物觀守護糧食安全》為例,這篇通訊的開頭是:建三江七星農場萬畝大地號,無人...
除了這條低成本制作的視頻,落地的創(chuàng)意也是很低成本的操作。沒有預算投放戶外廣告?那就自己創(chuàng)造戶外媒介載體。用一張明信片,寫一句文案,貼在每個角落,完事!不得不說真是聰明他媽給聰明開門——聰明到家了。不僅如此,作為傳播上的核心內容,明信片上的文案也是頗具巧思(大部分),看得出來是經(jīng)過精心雕琢的,但也看得出來由不同的人寫的,因為水平參差,風...
近來有不少朋友在后臺留言問,李欣頻的《廣告創(chuàng)作》還能買的到嗎?昨天找出版社的老師溝通回復:“有,但不多了”。并且,這版賣完之后就不會再版了,某種意義上講這一批就是絕版書。給出的價格也特別給力,今日只需要99元即可帶走(還包郵)這套書我都賣了四年了,從來沒有過的超低價格,要知道這套書的定價可是256元,今天3折多就能拿下。有需要的小伙伴...
現(xiàn)在的文案,很多主打的都是一個直戳痛點,似乎必須要戳你一下子才滿意,才能讓你在滿眼的信息中看見它??墒?,生活如此多焦,現(xiàn)在的人們已經(jīng)夠焦慮了,與其讓人綠上加綠,不如給人來點治愈,用飽含人性的溫暖,去緩解人們的焦慮,也可以讓人記住你,甚至還會感謝你,因為情緒的價值,是無價的。今天分享一組「話療」文案——用話語療愈人心,幫你打破種種焦慮的...
我們說文案要多寫,但除了自己低頭寫,也別忘了抬頭看,因為大部分的問題,都是有現(xiàn)成答案的。就像雷軍說的:你遇到的問題,別人可能都遇到過,都解決了,甚至都有標準答案,你只需要找人問問就可以。從0開始琢磨,和在一些范例的啟發(fā)下開始思考,工作效率一定是不同的。一方面可以從別人總結的方法里找答案,比如各種文案技巧、方法,另外也可以從一些好案例中...
《引爆點》一書的作者,格拉德威爾曾提出過一個“一萬小時定律”,即任何人從平凡到大師的必要條件,就是歷經(jīng)1萬小時的錘煉。但這里的“1萬小時”,只是必要而非充分條件,具體這“1萬小時”如何構成,才是能否成為行業(yè)資深的關鍵。就像經(jīng)常有人會問:如何提高文案水平?其實提高文案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多看+多寫。當你看得足夠廣,寫得...
2022年6月14日半夜10點,東方甄選的抖音直播間里,一個臉型方方的主播正在帶貨。他從大興安嶺聊到星辰大海,從原始森林聊到中國歷史,評論區(qū)有人提醒,過去一小時粉絲又漲了40萬!臺下導演提示:書已經(jīng)賣了50000冊了。這時主播才想起來還要帶貨,趕緊說回要賣的書《額爾古納河右岸》:我在讀到這本書的時候,第一次充滿了對力量、對生命、對森林...
《引爆點》一書的作者,格拉德威爾曾提出過一個“一萬小時定律”,即任何人從平凡到大師的必要條件,就是歷經(jīng)1萬小時的錘煉。但這里的“1萬小時”,只是必要而非充分條件,具體這“1萬小時”如何構成,才是能否成為行業(yè)資深的關鍵。就像經(jīng)常有人會問:如何提高文案水平?其實提高文案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多看+多寫。當你看得足夠廣,寫得...
“我很難給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模式,我就把在操作稿子的時候具體的習慣和方法分享給大家,如果大家覺得有可取的地方不妨試一試,如果不合適,也不用勉強去學或者去嘗試。新聞涉及到寫法,沒有什么絕對的地方,而且我覺得做記者,探索自己的工作方法本身就是一種樂趣?!痹诒敬沃v座中,梁婷圍繞“素材”,從突發(fā)報道和常規(guī)報道兩種類型出發(fā),細致地拆解了操作稿件...
高某考作文有5大得分點,你是不是很熟悉?可是你真的理解嗎?1.立意獨特,引人深思2.結構精巧,出人意料3.語言優(yōu)美,文采斐然4.思維創(chuàng)新,富有新意5.有感而發(fā),真情實感概括為2句話:內容要深,要新穎獨特;形式上要美,語言和結構都要給人如沐春風的感覺。如果你現(xiàn)在是一位高一或者高二的同學,你就要想一想了,你通過努力,最能在哪個方面占據(jù)優(yōu)勢...
“一個話題本沒有意義,報道得多了,也就成了話題?!痹谛侣剛鞑I(yè)“學與不學”“值不值得學”問題上,充分驗證了新聞話題的制造機制。臨近開學,張雪峰的“新聞無用論”剛剛消停,這廂“北大新聞傳播專業(yè)研究生留校做食堂阿姨”的消息又引熱了話題?!昂⒆臃且獔笮侣剬W,我一定會把他打暈”“閉著眼摸一個專業(yè)都比新聞好”,這樣有點調笑性質甚至嘩眾取寵意味...
美國新批評派代表人物蘭色姆曾用兩個形象的比喻將文本的結構分作兩大類:“極權政府”和“民主政府”。“極權政府”的文本只顧有效地執(zhí)行極權(總目標)的職能和命令,將它的“公民”(局部和細節(jié))看做國家的機能部分,它們的意義要視其對政府總目標的貢獻而定?!懊裰髡钡奈谋緞t充分發(fā)揮所有局部、個別細節(jié)的作用,尊重其“公民”各自的“性格”,并不一味...
“絲路風采如意甘肅”海峽兩岸記者聯(lián)合采訪活動7月16日在甘肅蘭州啟動。對于這類常規(guī)性采訪,想要寫出有新意、有看點的稿子難度不小。同行的大多數(shù)記者將“關長”李森作為報道的首選對象,因為他是位網(wǎng)紅,對各地古名非常熟悉,而且很善于跟游客互動。李雪峰也是如此。但采訪當天“關長”身體狀態(tài)不是很好,接受記者采訪只有很短的幾分鐘時間,除了解到一些臺...
例如上面這則新聞,標題中隱藏了關鍵的信息:日本緊急取消什么?針對省去的關鍵信息,引誘讀者腦補為日本緊急取消核污水排海計劃。如此簡短、篤定的標題帶有強烈的情緒感染力,很容易促使受眾產(chǎn)生點擊欲。而實情如上所示,日本取消的實際是火箭發(fā)射計劃,與核污水排海計劃毫不相關。再比如下面這則新聞,僅從標題來看,不免令人浮想聯(lián)翩。